蒋方舟是我目前喜欢的青年作家之一。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她都无感,真正被她圈粉是因为看了她的一段演讲:社会对才女的荒诞想象。演讲开始讲述了她的相亲事迹,相亲对象将觉得她比较丑这件事情发在微博上,她将这个经历写了一篇短文。而网络的舆论对她打上了相亲派女作家、情感作家等标签。
而她向往的女性写作者,她们是走出了女性的性别,她们讲述的是身为人类的不公,而不是身为女人的不公,当被人提起的时候,是某某书的作者,而不是她们的某段经历,或者与谁谈过恋爱。
作家是很清晰的职业定位,就像很多明星都喜欢称自己为演员,而不只是明星。与我同年龄层的这位青年作家,在2017年出版了《东京一年》,讲述了2016年,陆续在东京生活了一年,发生的有趣又温柔的私人日记故事。
一、暂时脱轨的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特别想逃离烦躁、单调、无聊的现状,所以出现了“逃离北上广”这样爆炸性的事件。暂时脱轨的生活是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给灵魂找点新的想法。
蒋方舟这一年的脱轨生活,无疑是她人生的转折点,因为她发现了自己变成了一个青年,一个对写作如此笃定、如此明确的青年人,一个真正想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很多人年龄已经达到了青年,但心理和做事水平上还停留在小学生。
不信我们做一个小实验:在一张纸上写下你最想做的5件事,然后按重要的层次来划掉其中的四个,最后留下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一件事,再看看你为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时间。
答案往往是让我们失望的,我最后留下的是我的梦想,而我为梦想每天花费的时间是最少的。我也想活成我想活成的样子,但每天的为生计奔波,为别人阿谀奉承,与别人虚伪的寒暄,唯独忘了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
二、体验这件事比常规的生活质量来的更重要
《东京一年》这本书中讲的就是对东京长达一年的体验,不会日语一个人在异国独居,能想象到空气中弥漫着尴尬的交流场景,但可以远距离的观察周围的人群,顺便可以观察自己的内心。蒋方舟体验了十几位作家的故居与作品,体验了东京的大街小巷,书中的图片以及文字,体现的都是东京的日常感。
日本文化,可能大家更喜欢的是动漫、推理小说等。就日剧来说,由于年龄的因素,我自己可能更喜欢写实的日剧,虽然剧情全部讲述的是残酷的现实,但一般的结局都是开放性的,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层次,只要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大家都能奔向美好未来。
唯独这样才会给看客们带来一点点希望,原来我们也可以多一点点的人生体验,让我的人生更丰富一点,说不定幸运之神会落在我们头上。
三、不要活的更好,而要活的更多
我们都不知道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那只能活的更多,才能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犹如我现在看书的心态,每读一本书,尤其在看人物传记时,我都会回味作者的经历,为何会成为那样一个人。不会在想之前自己的那股别扭劲,揪着一个作者不放,我之后就会成为这样的人而努力。
读书是如此,我们要从每个作家身上吸取一点精华,才能够凝聚成自己的力量,才能变成真正的自己。但我们时间有限,眼界也是有限的,我们看到的不管知识还是人物,都是有边界的,希望在有限的人生边界中,吸取到多一点的精华。阅读、写作、阅人和工作,亦是如此。
四、你就是你未来的样子
我每天的口头禅都是我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但每天的生活都是被动的、被逼无奈的,有时候心情好,会假装安慰自己说好好工作,好好恋爱,这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蒋方舟的《东京一年》,我们应该有勇气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为此你要愿意付出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