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到来。我们青春正好,他们却白发苍苍。所以,趁现在,好好爱。
为什么突然想写这方面的话?一件事情刺激到我了吧。最近,一直住在我们楼下的一个老爷爷走了,第一天看到救护车,第二天就看到殡仪馆的车。家里办了简洁的仪式,楼道里也弥漫着烛台烧香的味道。我很害怕死亡以及和死亡有关的一切仪式。每当在外面看见坟地花圈,我都避之不及。像这次,仅仅只是楼道的烧香味道和他家门口挂着的白布,我都不敢下楼。每次出门还要室友送我下楼,有一次室友不在我一个人下楼害怕得差点摔跤。我是如此害怕和抗拒死亡,因为我知道死亡离我很远却很近。
跟这个老爷爷其实没有太多交集,只是知道在我们楼下住着一位老爷爷,老奶奶经常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出来散步,孙子经常骑着自行车过来吃饭。可是当我知道他走了,我心里还是控制不住的难过。我在想,老奶奶该有多难过,陪伴大半生的伴侣离开了,以后没人听她唠叨了。我在想,儿子女儿该有多难过,养育他们的父亲走了,他们却没有为他做些什么。我在想,孙子该有多难过,小时候牵他手永远护着他的爷爷去了天堂了,爷爷还没看见他的长大。其实,我很清楚,我为什么那么难过,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影射到自己身上。
最近斯琴高娃老师做客《朗读者》,现场朗读了著名散文家贾平凹先生的《写给母亲》。我特别想跟你们分享这篇名作。
“ 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就三周年了。三年里,我一直有个奇怪的想法,就是觉得我妈没有死,而且还觉得我妈自己也不以为她就死了。
常说人死如睡,可睡的人是知道要睡去,睡在了床上,却并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睡着的呀。我妈跟我在西安生活了十四年,大病后医生认定她的各个器官已在衰竭,我才送她回棣花老家维持治疗。每日在老家挂上液体了,她也清楚每一瓶液体完了,儿女们会换上另一瓶液体的,所以便放心地闭了眼躺着。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她闭着的眼是再没有睁开,但她肯定还是认为她在挂液体了,没有意识到从此再不醒来,因为她躺下时还让我妹把给她擦脸的毛巾洗一洗,梳子放在了枕边,系在裤带上的钥匙没有解,也没有交代任何后事啊。
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
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整整三年了,我给别人写过十多篇文章,却始终没给我妈写过一个字,因为所有的母亲,儿女们都认为是伟大又善良,我不愿意重复这些词语。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又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被湿热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三周年的日子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
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
这篇文章在平凹先生众多作品中并不算突出,很朴实无华的文字,全文没有一个形容词,却让第一次读它的人泪流满面。正值中年的他,对于母亲的离世久久不能释怀。有一句话这样说的,父母尚在,人生还有归途;父母不在,人生只有去路。记得我小时候舅奶奶走的时候,她最小的已为人母的女儿哭着喊着“我没有妈妈了!我再也没有妈妈了!”就是那般嘶喊也无法表达她的难过和心痛吧。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具有饱满和复杂的情感。亲人的离世,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感受到悲痛,这是生而为人无法避免的悲伤。有一个好友M君,就在今年这一年,她失去了三个长辈。都是突然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然后就慌慌张张手足无措地收拾东西赶往火车站。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她,这种事情的发生再多的话都显得苍白无力,我能做的就是默默陪着她。从家里回来以后,她试图表现得开心,可是说着说着就开始哽咽。奶奶离世后没多少天,有一晚她从梦中惊醒,满脸的泪水,她说奶奶在跟她聊天。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竟跟她一般难过。
她说,她奶奶离世的时候,她爸爸两三天没有说话,一个人对着照片掉眼泪。她爸爸是个很孝顺的儿子,奶奶一直患有癌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和唯一生计来源的爸爸一年没有出去工作,每天陪着奶奶,陪她聊天,陪她散步。我想,奶奶真的是幸福的,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几个人能保持赤诚孝子之心陪伴年迈的父母。我想,爸爸也是无憾的,虽然少了一年工作挣钱的机会,但他在母亲最需要他的时候一直陪伴在他身边。那段她在的时光,他好好爱着她。其实,奶奶走后没多久,爷爷也走了。
余华在《活着》这本书写到,“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我们无法阻挡死亡的来临,也无法预知意外的出现。所以趁着时光还在,他们还在,好好爱他们啊!
中央电视台有个公益广告,我想很多人就记忆犹新。过年的时候,奶奶做了一桌好吃的菜等着儿女归来,然后就接到儿女们一个个说着因为忙回不来的电话,奶奶对着电话叹气,“忙……你们都忙。忙好啊……”作为公益广告,它反映了当今社会普遍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老人,他们的晚年是被子女送进养老院,子女只在逢年过节塞点钱然后一年没有去探望父母。更过分的还有不愿承担父母晚年的赡养费,让他们流落街头。大部分的是子女忙着经营自己的家庭,却忽视了年迈的父母。在他们离世之后,总是哀叹或者遗憾他们没有为父母做些事。
我说过,我如此害怕和抗拒死亡,是因为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影射到自己身上。我害怕深夜爸爸或者姑姑的电话,我害怕听到爷爷奶奶生病的消息。我从来不敢去想有一天我的爷爷奶奶离开我,虽然我那么清楚总有这么一天。对我而言,如何平静地面对死亡,可能是我一生的课题。高晓松在一期《奇葩说》结辩时,对于亲人的离世作了一首诗。
你是那颗星星,
我是你旁边的这颗星,
我的整个轨迹是被你影响。
即使有一天这颗星星熄灭了,
它变成了暗物质,
它变成了看不见的东西,
它依然在影响着我的轨迹,
你的出现永远改变着我的星轨,
无论你在哪里。
小时候,奶奶经常跟我说,等我走了,我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在那一直看着你。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觉得变成星星是件很美好的事。长大了的我却那么害怕那一天的来临。我害怕,所以我尽量不去想,我告诉自己,与其害怕那样一天的到来,不如在那天来临之前的每一天好好爱他们。
我只要放假,都会回老家呆一半的时间。就算是七天的小假,也要回老家三天。我妈曾经不能理解我,老家有啥好的值得我那么留恋。是啊,老家没啥好的,不如合肥繁华,没有合肥的家干净舒适,可是那里有我的爷爷奶奶啊。因为我知道,见一次少一次,我不想留下遗憾。我们正值青春年少,他们却白发苍苍。就像现在,我一年只有暑假寒假回家,一年也只有两次见到他们。还有多少年我能去看他们呢。有时候忍不住算算,如果他们还活20年,我竟然只有40次的机会,只有40次!!我还没有步入社会,能做的也不多,但我要尽可能地去爱他们。其实每周一个电话聊的很简单,身体怎么样,天气热吗,等等这些话语。其实每次回老家,我也就是刷碗扫地,陪他们散散步。能尽可能陪伴着他们,尽可能为他们做些事,他们是笑着的,我是幸福的。他们看着我长大,我要陪着他们变老。
时光飞逝,趁着微风轻拂,趁着阳光正好,如果有你挂念的人,趁着他们还在,好好爱他们吧!趁现在,好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