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完整家庭,这样就貌似活得像个正常人,像个完整的齐活人。如此一来,内在的不完整,内在的破碎心灵,就可以逃避了。——武志红
为什么中国的父母喜欢催婚?
其实,不只父母喜欢如此,所谓七大姑八大姨也如此。并且,我们自己也一样可能会如此。想起读研究生时,认识一个很迷人的女孩,才25岁,就开始担忧以后嫁不出去怎么办。她后来匆匆嫁了,又离了,又幸福地嫁了,现在还是迷人得不得了。现在,她的世界如此开阔,但当时的那份焦虑仍能回味到,她真的难以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瞎着急这个。
或许可以说,这是一个全社会都焦虑的话题——你怎么还没有结婚生子成立家庭?你怎么了?你不正常吗?
下午,和一个心理咨询师聊天,本来谈的是破碎心灵可能会导致的问题,和这个话题无关。但我一下子被触动,这就是逼婚、催婚、急着结婚等类似问题的原因吧。
结婚生子,构成一个完整家庭,这样就貌似活得像个正常人,像个完整的齐活人。如此一来,内在的不完整,内在的破碎心灵,就可以逃避了。
比起嫉妒、竞争和比较心,比起孝道,也许这是个更为深层的原因。
所以,农村乃至城里,一旦出事就想冲喜,给心理不完整、社会不完整甚至生理都不完整的孩子,用冲喜的方式,整出个齐活样来,骗骗人,骗骗孩子,也骗骗自己。就是用完整家庭的表面事实,去逃避破碎的深层事实。
一个故事是,儿子得了精神分裂症,父母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是,给他盖一处房子,娶个媳妇。这种可怕的逻辑,就是用“我孩子还能成家” 的表面完整,去掩盖儿子精神已彻底破碎的真正事实。
这并非是农村才有的现象。微博上一位网友讲了一个故事:我原来一同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嫁给了一个生病快死的男人,据说婆家找媳妇也是为了冲喜。我同事结婚后才知男人重病,没多久男人去世。这个同事一直未嫁,不是不想嫁,而是心理阴影太重,变得性格很古怪了。所谓冲喜也是害了另外一个人,中国这样的悲剧不少。幸亏还没孩子,没把悲剧延续下去。
我所听过的最具讽刺性的一个故事是,20世纪90年代初,潮汕一富有人家花上百万元举办了一场宏大婚礼,可婚礼的主角是这个家庭患精神分裂症的女儿。看起来无所不能的母亲,为她入赘了一个条件尚可的女婿。盛大的婚礼,想想这个画面,而正中,却是精神分裂的新娘。
这位母亲还有儿子,她并不是非得要入赘一个女婿,她就是为了出口气——你们看不起我有这样的女儿,我办一场盛大婚礼气你们,我还给女儿找个好女婿呢!
更可悲的是,这个女儿后来生了一个男孩,而他早早就被诊断为儿童精神分裂症。
不管孩子啥样,成个家就意味着他们是正常人了。乖,快结婚吧! 但这是想象,真相是,破碎心灵导致破碎家庭,破碎家庭养出心灵破碎的孩子,一代代轮回而已。
这些故事听着都有些极端,讲这些,是因为最能说明问题。
但普通的故事,周围也比比皆是。譬如我听到很多离婚的朋友,过年不想回老家,也不想见朋友,为什么?因为他们担心,被周围人当作“不正常人”来看待。还有很多人,离婚了也不敢和周围人说,怕周围人议论。
但这是双重的吧。一方面,国人的确爱嚼舌头,爱评断是非。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会这么想——没在正确的年龄构建一个完整家庭,就像不正常。并且,独自过年时,也真可能会碰触到自己的破碎心灵,那时也真觉得自己不完整了。这种不完整感,是真实的。
台湾学者孙隆基在他的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写道,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一个人是不完整的,他甚至都不能构成存在的单元,没成过家的单身汉、疯子,等等,他们会被排斥在家族体系之外,或者被忽视得厉害,必须结婚生子构建一个完整家庭,才会构成一个被尊重的独立单元。
用表面完整,来逃避内在破碎,这一点,国人表现过头。但内在破碎让人难受,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算是共通的。
波兰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一部影片中,讲一个已婚男人,在平安夜,被前女友约出来,帮她寻找失踪的伴侣。男人猜到了真相,前女友就是孤独需要人陪,但他没说穿,默默陪她寻找了一晚。最后,前女友说,她已经有几个平安夜是一个人过了,如果再这样一个人过,她会自杀。这是真正的暖男。
影片最后也很温暖,男人回到家,妻子还在沙发上等他,但已睡着了。他过去抱住妻子,妻子醒过来,没有一句责备,而是紧紧地抱住这个男人,仿佛他才是那个需要被安慰的人。
破碎无处不在,痛苦也无处不在。春节的团聚,爱,成立家庭,都是孤独心灵在寻求链接。但希望我们能真的抱慰彼此,而不只追求形式上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