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国宝级作家、历史学家简.莫里斯都在全球旅行。
在这50年的时间里,莫里斯以非凡的文笔和洞察力记录了全球重要的历史时刻,以及她对世界的感受并付梓成书——《世界:20世纪的道别》。
全书以人类首次登顶珠峰为首篇,以香港回归为收尾,期间波谲云诡的世界格局的变换,莫里斯都落笔成文——苏伊士危机、艾希曼审判、冷战、南非种族隔离、苏联解体、中东冲突、加勒比乱局、曼哈顿崛起、英帝国衰落……
她说,20世界50年代初,她才24岁;20世纪90年代末,她74;因此这本书中所描绘的全球历程也是一个生命的历程,从青年的落幕到晚年的开场。
莫里斯毕业于牛津大学,参加过二战,战后曾职任于《泰晤士报》与《卫报》记者多年。诸如人类首登珠峰、苏伊士运河危机,此类轰动世界的新闻报道都是出自莫里斯之手。
在60年代中期,莫里斯已声名鹊起。
在70年初(莫里斯46岁),他做了一个人生的重大决定,从“他”变为“她”,从詹姆斯.莫里斯变为简.莫里斯。
在书中的《卡萨布兰卡》中,简.莫里斯记录了变性手术的过程,笔触俏皮的像是在讲述一场梦境。
从新闻记者到文学作家,莫里斯始终在敏锐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回看收集的报道和随笔,她所漫游的世界,主要聚焦于大英帝国强盛时期在全球留下的“脚印”:澳大利亚、加勒比海、中东、埃及、南非、加纳、印度、香港……
这50年,是大英帝国逐渐衰落,美国崛起的时代;是全球化加剧的时代;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是世界人口贫富差距加大的时代,也是人类第一次太空探测成功的时代:
“总之,在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地区,人们变得比他们在‘二战’之前更加宽容、更加和善、更加慷慨。不论漫游何处,我很少受到威胁和打劫。”
阅读的过程,也是我们与莫里斯一起旅行的过程。那些已经过去的时间、历史叙事,以文字的形式凝固成一祯祯移动的影像,让我们去捕捉历史剧变中的决定性细节。
整本书的核心并不是在谈政治,而是在书写和抒发对世界的回忆、对历史的反思和“与人为善”的原则。
《经济学人》盛赞简.莫里斯是“我们这一代的首席记录者。”
很对,当我们合上这本精彩纷呈的“游记”,我们亦是在与20世纪道别。
与过去道别,是为了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下和迎接未来。
些许遗憾,书里并没有莫里斯家乡威尔士的内容。
她仿佛猜中了我们疑问,在序言中莫里斯写道:“我虽然没有收录有关我家乡威尔士的文字,但请相信我,在这本书里,几乎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有某种威尔士的东西,潜伏着、微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