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比苍老师和东尼大木老师更舒服的姿势来赚钱。比如搞艺术。然而艺术真的那么容易搞吗?
毕业季降临,像往年一样,热爱艺术的你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不得不开始一场艰难的旷日持久的思想斗争,你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是否该坚持下去,开始试图向那些了解行情的人求助。为什么我知道的这些?因为我收到了为数不少的这类求助。
这是好事,这说明你们是理智或希望理智的。但愿这篇文章能够为你们提供的价值不会低于这篇文章耗费的时间的价值。
我可以给你们一些不负责任的煽动,发挥演说家的特长,再一次搬出历史上那些成功艺术家们的诱人的故事,这种布道每次都会促使成千上万的艺术爱好者想要成为艺术大师,成为被写进未来的艺术史课本的闪闪发亮的大人物。而你确实有一定几率成为那样的人物,毕竟曾经有人(也许现在仍然有)认为只要坚持不懈地在键盘上敲击下去,连猴子都有绝对的几率用打字机随机写出莎士比亚的全部杰作。
坚持确实能创造奇迹,问题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完全不在乎投入产出比。
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专职从事传统形式的艺术创作(即俗称的“纯艺术”),如果令尊不是王健林或潘石屹。当然假如你有为创造伟大艺术而舍身成仁的觉悟那则另作一说,并且请允许我先替后世获益者们向你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给出这样的看起来略显消极的建议,我是有充分的依据的。
作为众多艺术家聚居地之一的中国宋庄画家村现在的入驻画家据说已经过万。一万多个画家中半数以上租不起像样的住所。笔者目睹过他们挤在由村民们在过去使用的民房改造成的没有厨房和独立卫生间的肮脏的小单间里,日常食谱以白水煮面条为主,如果有额外的营养品,一般是白菜。在宋庄普通画家那里,一棵白菜往往担负着画家的半个月的营养补给的艺术使命。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市场,大多数画家们过着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拮据生活。
最初,他们以为很快能出人头地、飞黄腾达,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自由工作者。实际上他们慢慢就会发现,艺术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人们对它没有稳定持续的需求,没什么名气的画家(99%以上的画家)偶尔卖掉一张画就跟买彩票中奖一样难得。
想象广大国民正在努力脱贫,加上现在这个大众消费时代的娱乐活动之丰富程度,在我写下这些字的当儿又不知有多少种新型娱乐方式被发明了出来,又贵又不好玩的传统形式的艺术品的竞争力实在微不足道,尤其是在这样一块被文化浩劫扫荡过的陆地。
等待着那些以为自己能拯救中国的艺术的艺术家们中的绝大多数去面对的一个结局是,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年纪不轻一无所长,即使想转行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几乎无法跟那些头脑灵活的实用型专业应届毕业生们竞争现代公司的任何职位。随着时光无情地流逝,他们跟社会主流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他们开始怀念那个充满希望眼睛里有无限可能的年纪。
当然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少量富裕的画家,他们中有多少人是在那个竞争压力小得几乎随便画点什么都能成功的年代发达起来的,又有多少是撑过了垂死挣扎终于撞上了好运开始卖出作品的,留给你们自己去想象。不过那些幸运儿们并不那么关心类似的问题,所以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解除他们的烦恼而写。它是写给需要这篇文章的人的。
如今再也不是作坊式手艺人的黄金时代了,比起买一幅看不太懂的画作挂在他们的光滑洁白的散发着科技感的墙上,人们更愿意把钱花在马尔代夫七日游。更何况现在的人都懂得追求精致生活,都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提升,懂得通过优雅的生活方式向自己的心灵注入优越感和满足感。假如你以为追求精致生活会导致购买艺术品那你就错了,追求精致生活的结果是创作艺术品。现在网络上到处都有帮助白领们提升生活品位和绘画技能的教程,字里行间流露着生活达人式的撒娇口吻,提醒着你别不小心忘了她是被优越日子宠惯了的公主。这种能让读者产生自己正在被表白的幻觉的口吻比日复一日对着模特写生的时光更能抚慰一颗被职场压力摧残了千百遍的心灵。
据有关媒体的统计数字,2015年全国有约52万名艺术生报考(有另外两家媒体给出了另一个统计结果为71万),有证据显示这个数字将会逐年增长,这其中的一半是美术生。虽然将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成为应用设计类从业者,但走上传统艺术家道路的那部分的数目依然庞大。如果你留意一下那些铺天盖地的幼儿兴趣班、成人兴趣班甚至老人兴趣班广告你就不难明白,实际上,现在画画的人比买画的人还多。
画家曾经是职业,现在已经不是了。任何靠运气创造收入的行当都不是职业。画家的收入是意外所得。如果“意外所得”和法律上定义的“意外所得”有冲突,那么我们换个说法吧,叫“或然所得”。
仅靠或然所得来生活你是很难健康地活下去的。假如被生存问题困扰,再大的艺术抱负都会成为一种精神鸦片。这样的生活状态往往使艺术家对世界产生误解,并把这种误解中的世界作为攻击目标,慢慢变得愤世嫉俗,甚至精神失常,成为他们的盲目的野心的祭品。
热爱艺术的人就像热爱做爱的人一样多,我们没有必要全都以此为职业。
也许你有更高明的意见,但为一个可能导致人生悲剧的问题多花一天世间去考虑总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