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乃人生第一个大考,其地位仅次于高考。但中考又对三年后的高考起着某种作用,比如心理上的,有些同学就是怯场,如果中考怯了场,导致习惯性的大考怯场,那后续将会很麻烦。我读中学时,就有同学平时成绩巨好,但每到大的模拟考试就因怯场而失败,最终在高考中因怯场而不得不选择复读。追根溯源,他在中考时怯场的情景,总是以噩梦的形式出现在生活中,导致高考失利。所以,为了赢得中考这场战争,我们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尤其不能在作文上失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以下七件事,是面对中考作文必须提前准备好的。
1.科学押题思维。总有人批评甚至批判押题现象,觉得押题是靠着一种运气,甚至带有赌博的心理。其实,如果梳理每年中考作文题,就能发现一些共性的东西,这就是命题规律。规律包括出题的形式、要求、内容着眼点等,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思路,把近几年出题的思路摸透,本着一种科学押题的方法去寻找,是不难找出许多思路上的痕迹的。建议大家留意考前一些著名老师的押题思路,未必每个都要动笔写,但可以在脑海中有所准备。
2.审题-立意的突破。无论题目咋样,审题都是第一关,过了这关的同时,就是给全文立意,找到符合命题要求的也是自己擅长的写作方向。这是写好文章的两个大前提!审清题意后,给自己几分钟时间,检索过往的作文经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然后进入选材环节。
3.选材与结构决定了文章能否在根本上写的顺,写的让自己充满自信。选材未必都是新颖材料,但所选材料必须精当——精就是少、当就是能恰当的、集中的反映文章的主题,所有跟主题无关的材料,果断舍弃,一概不用,绝不手软。选材之后的环节就是结构——对材料的统筹、战略性的安排一下。可以在稿纸上写下一个顺序,酝酿好主次、先后、情节埋伏等,然后再动笔不迟。我个人意见:能不用题记就不用,用就要十分精当不落俗套,能不用小标题就不用小标题,一是别人用的多了让阅卷老师反感,二是结构上没有新意,给人以不懂结构之感。
4.文体的选择和突破。写作一般都要求有鲜明的文体,记叙文就是记叙文,议论文就是议论文,如不限文体(命题者常常这样要求,以给考生更大发挥空间),则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比如擅长议论文绝不写记叙文,反之亦然。这里存在一个文体突破的问题,就是借用一些如书信、演讲、日记等应用文的外壳,来写记叙文的情况。就是说,表面看是书信、日记,其实只是形式上的,内在还是记叙或谈论某件事或现象。这种方式比较讨巧,容易写出特色来,这就达到了一种突破的效果。
5.语言和情感方面。语言是心灵的流淌,蕴含着作者不能剥离的情感。记叙文的细腻、生动、柔美等,都能以情动人,议论文的鲜明立场(论点)、论据使用等,都能反映出作者的情感倾向。从某种意义上,语言和情感是一体的,它们总是结伴而行,走到读者的眼前,读者眼睛看到的是语言,心中得到的是情感。所以面对中考,我们必须搞清楚该以怎样的语言面对阅卷老师,是娓娓道来的细腻生动,还是催人泪下的质朴无华,还是逻辑强大的令人折服?
6.准备一个乃至几个好故事。中考还是以记叙文为主要的,或者这么说吧,初三党写议论文较之高三党还是显稚嫩,大部分同学还是喜欢在励志方面、故事方面展开叙述,写记叙文的更多。那问题来了,记叙文就需要一些日常生活的经历做材料支撑啊!所以,如果在考前准备一个或几个生动的故事,当面对考题时,要快速检索这些故事,能够以某种角度切入主题?许多故事,其内在的蕴意都是多元的,都可以适合多主题运用,只要你找到连接主题和故事之间的要点,问题就迎刃而解。
7.还是要说心理。中考是人生的第一个大考,这是它的重要性,我们在心理上自然要有充分的准备,在战略上要藐视它,在战术上则要重视它。绝不能因这次考试一时决定了许多东西,就总是当成一个负担来看。要带着轻松和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每一学科的考试当中,在作文方面,只要对上述六件事有不错的准备,这第七件事自然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总之,我们要相信一点:任何问题都有答案,任何事情都有方法,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路径。以上给出的几点,是经验之谈,希望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有所思考,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