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罗整庵少宰书
【原典158】孟子辟杨、墨至于无父无君。二子亦当时之贤者,使与孟子并世而生,未必不以之为贤。墨子兼爱,行仁而过耳。杨子为我,行义而过耳。此其为说,亦岂灭理乱常之甚而足以眩天下哉?而其流之弊,孟子则比于禽兽、夷狄,所谓以学术杀天下后世也。
今世学术之弊,其谓之学仁而过者乎?谓之学义而过者乎?抑谓之学不仁、不义而过者乎?吾不知其于洪水、猛兽何如也。孟子云:“予岂好辨哉?予不得已也。”杨、墨之道塞天下。孟子之时,天下尊信杨、墨,当不下于今日之崇尚朱说。而孟子独以一人呶呶于其间。噫。可哀矣!韩氏云:“佛、老之害,甚于杨墨。”韩愈之贤,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坏之先,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其亦不量其力, 果见其身之危, 莫之救以死也。
呜呼!若某者,其尤不量其力,果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矣!夫众方嘻嘻之中,而犹出涕嗟若;举世恬然以趋,而独疾首蹙额以为忧。此其非病狂丧心,殆必诚有大苦者隐于其中,而非天下之至仁,其孰能察之。
某为《朱子晚年定论》,盖亦不得已而然。中间年岁早晚,诚有所未考,虽不必尽出于晚年,固多出于晚年者矣。然大意在委曲调停,以明此学为重。平生于朱子之说,如神明蓍龟,一旦与之背驰,心诚有所未忍,故不得已而为此。“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盖不忍牴牾朱子者,其本心也。不得已而与之牴牾者,道固如是,“不直则道不见”也。执事所谓决与朱子异者,仆敢自欺其心哉?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天下之公也,公言之而己矣。故言之而是,虽异于己,乃益于己也;言之而非,虽同于己,适损于己也。益于己者,己必喜之;损于己者,己必恶之。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小人之过也必文”。某虽不肖,固不敢以小人之心事朱子也。
执事所以教,反复数百言,皆以未悉鄙人格物之说。若鄙说一明,则此数百言皆可以不待辨说而释然无滞,故今不敢缕缕,以滋琐屑之渎。然鄙说非面陈口析,断亦未能了了于纸笔间也。嗟乎!执事所以开导启迪于我者,可谓恳到详切矣。人之爱我,宁有如执事者乎?仆虽甚愚下,宁不知所感刻佩服?然而不敢遽舍其中心之诚而姑以听受云者,正不敢有负于深爱,亦思有以报之耳。秋尽东还,必求一面,以卒所请,千万终教。
【译文】
孟子骂杨朱、墨翟是无父无君的禽兽。这两位,也是当时的贤者,如果和孟子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孟子恐怕也会承认他们是贤者。墨子兼爱,爱天下人都一样,那是行仁过了。杨朱为我,那是行义过了。杨墨的学说,真到了灭天理,乱纲常,而足以扰乱天下人心的地步吗?然而,孟子却认为他们学说的弊病,足以杀害天下以致后世,一定要极端的将他们指斥为禽兽、夷狄,这是在用学术杀害后世的人啊。
今世学术之弊,是学仁学过了呢?还是学义学过了呢?还是说学不仁、不义过了呢?我不知道跟洪水猛兽相比怎么样。
孟子说:“我是喜欢跟人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在孟子的时代,天下尊信杨朱、墨翟的人,不下于今日之推崇朱熹。而孟子一个人在那儿抗辩,可哀啊!韩愈说:“佛家、道家的危害,甚于杨朱、墨翟。”以韩愈之贤明,不及孟子。孟子不能救之于未坏之先,而韩愈却想全之于已坏之后。他也是自不量力,身陷危险,也没人救他。
唉!像我这样的人,更是自不量力,发现自己身陷危险,却没人能救我于死地。天下之人都在嘻嘻哈哈,而我在这里痛苦哀叹;举世之人都在趋炎附势,我却在这里愁眉不展。如果不是我丧心病狂,就一定是我心中有极大的愁苦,如果不是天下最为仁爱的人,谁又能体察到我心中的愁苦呢?
我写《朱子晚年定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中采录的文字,时间早晚,确实有未加考证的不准确之处。虽然并不全然是朱子晚年文字,但大部分是他晚年所作。我的主要目的是调和朱熹与陆九渊的学问,以彰明圣学为重任。我一生始终将朱熹的学说奉为神明,一旦要与之背离,确实有诸多不忍,所以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我本不忍心与朱子相矛盾,只是不得已才如此,因为圣人之道本就如此。孟子说:“不直,则道不见也。”不说直话,真理就显现不出来。您说我“决意要与朱子对立。”我怎敢如此欺骗自己?道为天下公,大道,是天下的大道。圣学,是天下的公学。并非朱子可以私有,也非孔子可以私有。天下公有的东西,应该秉公而论。所以只要说得对的,即便与自己不同,也是对自己有益;只要说得不对,即便与自己相同,也是损害自己。有益于自己的,自己一定喜欢;损害自己的,自己必定讨厌。既然这样,那么我现在的观点,虽然可以与朱子相异,却未必不是朱子喜欢的。《论语》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更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过错,就好比日食、月食,当他犯错的时候,全天下都看见了。当他改正的时候,全天下都仰望着。然而,“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一定会掩饰自己。我虽然不够贤明,但我也不能用小人之心来对待朱子!
您的教诲有数百言之多,都是因为没有理解我的格物之说。如果对我的学说理解了,那么这数百言不用辩论也可释然。所以我现在不在详细论述,以免过于琐碎。而且我的学说,除非当面陈述,也无法在纸笔之间说清楚。哎!您对我的开导是那样的恳切详细。人之爱我,能有您这样深切的吗?我能不感动佩服吗?然而,我不能放弃我心中的诚意而默默听取您的意见,正是因为不敢辜负您的深爱,也希望能够回报您啊!等到秋天过去,我回来之后,一定登门求教,届时还希望您能够指导我!
【解读】信的最后四段,引孟子辟杨朱、墨翟和韩愈排佛,阐述自己捍卫圣学的决心,以及撰写《朱子晚年定论》心情。字里行间,我们能深深感动王阳明对圣学坚决维护,面对当时的反对之声做出的努力与呐喊。
参考资料:《传习录集评·梁启超点校》(九州出版社)、《传习录》(中国画报出版社)《传习录(明隆庆六年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