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伍尔夫读书随想录》,合上书,看了眼电脑屏幕,下午三点半多。办公室里有点冷,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早上下了一阵子便停了,到现在一直阴着天。十月中旬,既不是初秋,也算不上深秋,难道叫中秋?
脑子里一边回想着看这本书的感受,一边还惦记着一会儿下班后该去买点什么菜。
知道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因为看了一部叫《时时刻刻》的电影,第一遍没看懂,但是又被电影里各种镜头、画面吸引着,便又接连看了两三遍,才知道《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和它的作者弗吉尼亚·伍尔夫。
在京东上买了几本她的作品,以及关于她的几本书。目前只看完了《伍尔夫读书随想录》。
我是一边看一边感慨,天才的精神世界、思维方式与普通凡人竟是如此不同。
同样生而为人,阅读过同样的作品,那些独特的观点、见解,是如何在她头脑中形成的呢?又是怎样被她转化成文字与世人分享的呢?这个过程令我好奇不已,并深深为之着迷。这大概就是天才引人崇拜的神秘之处。
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上,只是没在同一个时空里,那个年代的人远不如现代人容易获得幸福感、满足感,难道只有战乱、贫穷、苦难才能造就出一个天才?像海明威,像夏洛蒂·勃朗特,像伍尔夫。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
以前看过一本介绍写作的书,大概意思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写作,只要足够努力,都能成为了不起的作家,这观点让喜爱文学、喜欢写作的人们大受鼓舞。看了伍尔夫的随笔后,我开始质疑这种观点了,“写作”这事当然是谁都可以做,法律又没有限制人们自由提笔,但想成为了不起的作家,可能真得要看有没有这种天赋了。
天赋的英文叫Gift,也是礼物、赠品的意思,只能靠上天赐予,后天怎么努力都是得不来的。当然努力过后,多少也会有些收获,不过只是学得一些技巧、习得一些皮毛罢了。与天才的思想相比,显得太幼稚、太缺少来自灵魂的东西。
伍尔夫并没有看不起喜爱文学、喜欢写作而又没什么写作天赋的作者们,我们只是在看她的文字时,被那些闪烁在字里行间的思想火花,闪得让人自惭形秽,好像站在天鹅面前的丑小鸭。乐观的人可能会说丑小鸭总会长大变成天鹅的,但那是故事里的丑小鸭,万一现实中的是一只真鸭子呢?
被莫名其妙的自卑感搞得好难过!
手机显示有一条工作微信,我扫了一眼,被几个字惊醒了迷迷糊糊的意识:不忘初心!
我写字的初心是疗愈,怎么写着写着就忘了呢?!!
没事了,天下又太平了!
晚上回去读《达洛维夫人》,难懂的意识流小说,做好受虐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