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过小年吃素,但我在娘家的时候,在物质那样贫乏的情况下,小年的饭菜也尽量让人感觉到年味儿。也不像过年那样整出一桌子丰盛的菜肴,但腊肉现成,一大锅萝卜焖腊肉,供罢灶神后的炕汤圆和炕豆腐也和到萝卜焖肉里,这样内容就更丰富了,虽然没有过年繁琐,也挺好吃的。有了好吃的菜,饭量就大增,是为过小年。除了有送灶神升天述职的习俗,一家人也趁机改善生活。
年饭两个热锅,头天晚上炸好的东西,除了油条、糖糕和佛手,腊鸡腊鸭腊肉切好装盘,放在篦子上蒸得热气腾腾,吃年饭前端上桌儿。萝卜圆子、红薯圆子是必须的两道菜,象征着一家子团团圆圆,也放在篦子上蒸着吃。煮腊鱼也是必须的,象征着年年有余嘛。青菜豆腐怎么少得了呢?象征着马上富裕,商城人说“就”为“豆”,豆腐,就富,立刻马上富有。呵呵,为了讨口彩。这就差不多了,再炒几个素菜对新鲜肉,很丰富的一桌子菜。
年饭主要是母亲掌勺,父亲帮忙添火,因此我将年饭也归为母亲的味道。
过年晚上吃饺子,正月初一清晨吃老母鸡汤下挂面,鸡是自家喂养的土鸡,肉和汤都特别香,香到直到现在还铭刻在记忆里,而且只能在记忆里了。有时候也吃炖腊猪腿儿,猪也是自家用麦麸子、稻糠和猪菜喂养的,因此炖出的猪腿特别香,也成了记忆里的味道。鸡汤或者猪腿汤头晚上就炖好,经过一夜,第二天早晨汤很鲜肉很烂,鲜香得吃撑了还想吃。
正月十五也吃成团圆饭,跟过年一样。十六早晨才吃汤圆,一次也没有马虎过,吃的就是个节日气氛。
现在想来,那时虽然不富裕,但是每个节日母亲都当成节日来过。清明就吃菜苔对腊肉和韭菜炒鸡蛋,都比现在的香,不仅仅是因为物质匮乏,更主要的是食材好,绿色无污染,绝对天然。
五月端午吃粽子和茶鸡蛋,六月六吃小鸡(家养的当年的土鸡)对葫芦,八月十五吃月饼,饭菜上也改善。
另外,烙在我记忆深处的还有母亲炒的油盐饭。
油盐饭在那时候也是好东西。平素父亲上山砍柴,母亲往往早起做一碗油盐饭给父亲吃,但是有一天早晨,母亲竟做了一大吕盆油盐饭作为全家人的早餐,实际上是对了生姜和葱蒜花儿的蛋炒饭,因为饭炒得够火候,又有鸡蛋和葱姜蒜,又是猪油炒成,香得叫人经久不忘。
上班后自己开火,为了方便和好吃,有一段时间,中午就连续做了几次油盐饭,怎么也没有小时候吃着香,以至于终于吃腻。现在,油盐饭淡出了我的生活,因为,我再也做不出母亲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