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4月2日区级数学教研活动中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杨主任,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来与大家结合刚刚执教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谈一谈如何围绕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力。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立足课堂教学,提升学习能力》,我将我汇报的主题确定为《依托范式,沟通关系,提升学生学习力》。
一、三个关键词:范式、关系和学习力
阅读标题,可以发现这里有三个关键词,其一是范式,其二是关系,其三是学习力。其中前面两个关键词----“范式”和“关系”都指向第三个关键词----“学习力”。
二、一个核心:关于学习力
所以,接下来,我们首先要来认识一下“学习力”。
正如做文献梳理一般,我们需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别做了解和学习。
(一)国际认识
“学习力”这个词最早出现于1965年,美国佛睿斯特写的一篇文章。认为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总和。
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提出“学力”的概念,指代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的能力的表现。它在物质化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又超越于物质化的结果之上。
(二)国内研究
20世纪末,国内也有了“学力”的概念。钟启泉教授认为学习活动是一种自我监控为调节的、伴随情感参与的个性化认知活动过程。有广义学力和狭义学力之分,其中,狭义学力即指学科学习的能力。
为探索减负增效,南京市于2007年开始开展了关于学习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研究与实践中,各国专家普遍认为: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三、两个做法:转换课堂学习方式
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学习领会专家的理论精神,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路径,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校区内各学科统一推行“5305”课堂范式,以范式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一)推行“5305”课堂范式
一节课有40分钟,我们将之分成三个板块,分别是每课分享、探究学习和当堂测评。其中,“每课分享”占时约5分钟,用于学生做针对所学内容的、有与同学互动的分享;中间的“探究学习”为每节课的主体环节,包括自主探究、交流学习、课堂总结等,占时约30分钟左右;“当堂测评”用于进行当堂练习,以通过练习的完成情况来对所有学生当节课的学习达标情况做及时的了解与把握。
无论是“每课分享”,还是“当堂测评”,都是为了还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学习能力。
(二)沟通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
大量的脑科学研究证据表明,知识信息的获得过程就是学习能力生长的过程。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信息的获得过程就是不断建构的过程,而建构有效的重要方式就是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使之成为体系。因此,在占时约30分钟的“探究学习”环节,我们着眼关系,沟通内容,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结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具体解读:
其一:沟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其二:沟通不同运算律之间的关系。
其三:沟通不同运算顺序之间的关系。
首先,是沟通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结合《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教学设计,可以在课堂上看到这样一些细节。根据数与形的关系,借助二维空间,通过“计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交换两个乘数位置,乘积不变,以此体会和掌握乘法交换律的道理;再借助三维空间,仍然通过“计算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三个乘数相乘,乘数位置不变,改变运算顺序,运算结果不变,也就是乘法结合律的道理。
这里,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形让数变直观,数让形变深刻,以学生对规律之后道理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并在知识掌握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助学生提升学习力。
其次,是沟通不同运算律之间的关系。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当然有。在分析和表达时,注意对应与联系,是一种非常好的能够帮助学生沟通两种运算律关系的方法。比如,乘法交换律是乘数大小相同,位置不同,计算结果相同;乘法结合律是乘数大小相同,位置相同,计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仍然相同。通过“相同”和“不同”的对比呈现,可以助学生体会和发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关系,从而为后面借助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变得更加简便埋下伏笔。
第三,是沟通不同运算顺序之间的关系。在计算中,有时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有时需要应用乘法交换律或乘法结合律,或者两种规律都用。究竟怎么算?主要依据或者说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能凑整的先算。有时,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就能做到能凑整的先算,那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有时,直接按照运算顺序计算,不能让能凑整的先算,需要交换乘数的位置或者改变运算的顺序,也就是要应用乘法交换律或者乘法结合律。
通过沟通不同运算顺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价值,同时也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怎样简便就怎样算”的意思,明晰解题的方向性,提高解题的正确性。
以上即为针对“探究学习”环节,结合教学内容,对提升学生学习力所做的解读。
提升学生学习力是教学的目标与归宿,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呢?“课堂教学”是主要载体与阵地。为此,需要我们树立研究的意识,继续借助课例研讨和理论学习等方式开展研究。
未来,包括我在内的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的数学老师们,愿意与各位同仁一道,围绕南京市教育局的精神,在杨清友主任的引领下,矢志不渝,执着前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