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不是一篇控诉应试教育失败了的文章!!
这两天,一篇《80后女博士跑去当农民,10年造出中国最时尚农场,姚晨都带着儿子去她家“偷菜”》的文章在不少公众号热起来了。文章讲述了人大女博士石嫣在毕业后下乡当农民,创办了分享收获农场的故事。
出身在城市的石嫣高考后填报了河北农业大学,自带的学霸属性让她一路保研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硕博连读。读硕博时到美国去做交换生,期间做农民的体验让她萌生了做社区支持农业项目的想法,在回国后在老师的帮助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虽然过程有万千艰难险阻,但是有着坚定信念的她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往前走。慢慢得到了用户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于2016年,和姚晨一同入选了“全球青年领袖”。2017年,她又成了“全球40岁以下影响食物系统的20个领袖”。
就像当年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一样,每当有名校高材生不到科研机构做科研、不去大学任教、不去大公司工作等做所谓高大上的工作的话,一经见报,总会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
“读了这么多年书,还不是一个卖猪肉的!”“都读了博士,跑去当农民,有什么价值呢!”连石嫣的妈妈都不能理解。
对啊,有什么价值呢?
从大学到博士一直学的是与农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学业有成,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农民,这不就是大众最想见到的专业对口的就业吗,怎么还会引起热议呢?
这位80后女博士将自己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以致用,才是真正做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很多非常优秀的科学研究成果,正是因为发明者不会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只能任其束之科研成果的“高阁”。真正做了优秀的学问,不是要将其“上交给国家”,而是要积极投入社会生产,这才是做学问的意义。
石嫣在大学爆发了她的学霸属性,正是因为农业科学是她喜欢的专业。兴趣爱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句已经被世人讲烂了的话,真正会运用到的人,是不多的吧!
在填报专业,找工作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种的声音来告诉你:工作不能是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又不能当饭吃。报一个热门专业,读一个挣钱多的专业。女孩子不要太累了,做个教师多好!
但是社会上成功之人,每每在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或者是成功经验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这是我喜欢的事情,这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当然,巴菲特的兴趣爱好就是赚钱。
有想法、有眼光的人不少,有兴趣爱好的人更是满大街都是。唯独真正去做,并坚持做下去的人寥寥无几。
石嫣在众多的偏见和不一样的意识洪流中,能够忍受住来自亲戚朋友的质疑和怀疑,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坚定自己的想法,并且拥有强大的执行力,一步步将自己的想法执行下去。当然,选对努力的方向,这也是她取得成功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不管是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还是80后女博士去当农民。这都不值得被热议,也不是应试教育的失败。恰恰相反,这正是我国教育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一个体现。
废除了大学包分配工作的制度后,人民大众的眼中,一度只认为政府单位、国家机构、国企央企才是读大学后的No.1的选择。而且,除了在这个No.1的选择,别的选择都是教育失败了的结果。
显然,人生不应该只有这样一种“光荣、伟大、正确的成功”。
你喜欢做手工,那就做一个手工艺工作室;他爱搞艺术创作,就让他尽情地放飞自己的思想;我爱做饭,做个受人喜爱的厨子。
这都是我们的选择,是我们努力、坚持、勇敢做出的正确的选择。
只有大多数人都不再judge别人的专业和工作,不以所谓社会分工的高低贵贱来定义别人的成功与失败,而是能够看到别人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不管他的梦想是荣华富贵还是造福社会的时候,我们才会变得更加勇敢吧,才能勇敢无畏地追逐梦想,做我们自己!
以前有一个大大的困惑,为什么手机屏幕熄掉之后指示灯总会一直闪。直到后来,朋友告诉我,这是手机在证明它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