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星(满分五星)
原以为会是本讲述学习方法的书,但是实际上却是大量名人事迹的作者理解版,类似读小说学人情事故的极限就是作者自身经验的天花板,再加上文字叙述中的信息损耗和噪音,这种转述的模式我非常不推崇,本来打算只给一星。
但是(经常有它好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中折射的日本人对读书、学习、成长的观念像极了今天的中国,同样在应试教育下成长,同样面临不断增大的社会压力,同样开始迎接“终身成长”的时代,如果能以彼此对比的方式来看,本书的第一部分反而非常具有好好一读的价值。
以下是我的解读。
一、同样的焦虑
本书上来就以一扬一抑的方式谈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时穿插着或成功,或失败的例子,而那句“正因为我们是成年人,蔡更需要轻松、高效、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像极了今天各种贩卖“知识”的应用,潜台词就是读这本书,你就可以轻松改变了。
二、同样的收获
实际上如果了解产品设计就会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人实现自我的产品是不存在的,从古到今的书籍做不到,未来的任何技术也做不到,因为人是人自己的道路,而并非目的。
所以所有知识类应用走到最后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用户有获得感,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三个,新概念,新故事,新领域,到最后它们都只会变成同样的提供信息刺激的渠道,知识它们提供的内容看起来更高大上而已。
三、同样的解法
当然这些书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你是个目标明确,或者懂得方式的人,那么这类书读多了,就会明白很多人改变的同样逻辑,目标-行动-机遇-成就,而这也是这类书共同的软肋,它们没有办法告诉你要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要如何驱动自己行动,要如何抓住机遇,要如何维系成就。
他们就像靠自己锻炼成为健美先生的选手,告诉你说做俯卧撑就可以增大胸围,但你可能一个都做不起来,或者你的营养摄入根本不足,光靠锻炼根本没有效果。
“他人经受的我必经受”,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停步,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行动,有效的学习并非知道,而是把它运用起来,这来自于我自己的亲身感受,当你不仅仅限于知道,开始尝试,运用,验证,并进行调整的时候,这些知识才会变成你的一部分,而你也才能改变。
就拿我自己尝试“咖啡觉”的经历来说,过去我也知道这个知识,但是它仅仅是我的谈资,而经过我自己的不断尝试之后,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一个有用的知识,更是中午只需要二十分钟的休息就能精神百倍,节约了时间,更丰富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