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疯狂的孩子,是一个拥有不羁灵魂的女子,是一个传奇,亦是一个疯子。她执拗也敏感,随性而洒脱,一种天才和疯子的特质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她是谁?陈懋平。或许你还会问陈懋平是谁?她就是带着行囊,一袭白色长裙飘飘,飞舞着长发径直奔向黄沙漫天的撒哈拉,在那片茫茫的沙海里有声有色地描绘着她凄艳而绚丽人生的三毛。
当我看到《梦里花落知多少》这个书名时,我以为这是郭敬明写的那一本,当我看到作者是三毛时我有一点惊讶。一样的书名,那内容会怎样?当我深读时才发现虽是不一样的故事,却是一样痛彻心扉的心情!
一片枯寂、浩瀚的荒漠海洋,酷热干燥,狂风沙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三毛遇见了她一生的挚爱――荷西。四目相望,他外表粗鲁,却有细致之心;她潇洒不羁,却也如水般温柔。乃知,今生有幸,霎时也永远。在那个物质文明极度缺乏的大漠中,她与爱人荷西恍如隔绝尘世,如神仙般过得逍遥自在。然,天不遂人愿,本约好厮守终老,却六年一逝,自此天人两隔。她痛到极致,掏空了灵魂,人生已无他求,只望她的爱人天堂慢走,与之相会。她的人生在爱的浸润里狂舞,也因为爱,她舍了生命,奔赴一段新的逐爱旅程。
世界的痛苦大凡有两种:一是可以随着时日而淡远的记忆;一是日益加深一直信守的深情。而三毛则是属于后者。在荷西走的这几年,她每天都在思念他,出门旅行时欢欢乐乐,到家就没了笑脸;当家人已经睡下后,她却独自静静地呆坐在客厅;曾从大陆探亲回来,笑着说自己的个人使命完成了;再次拿起《红楼梦》谈自己的感悟,说好了就是死了……对待爱情至死不渝,失去了荷西就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像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着,对待生活失去了色彩,变得黯淡无光。为爱而生,为爱而活,一旦失去真爱,活着与死去便再无差别了。她大悟:生有何欢,死有何惧?只要与心爱的人长相守,地狱也是天堂。
她是个追求极致的女子,爱情便是她活下去的信仰,有人说这个世界偏激到了极致,有一种人也随之而偏激到极致。这个世界没了谁,地球照样转,太阳依然会升起。但对于像三毛这样的人爱情便是她的全部。红尘路,情缘相伴才能度。红尘劫,因果三生石上写。或许撒哈拉是她的红尘路,荷西便是她的红尘劫。
三毛一生崇尚独立,为爱而生,因爱而灵。她的一生仿佛都在梦里,那个让多少人艳羡的美梦里,世间鲜有人会那么的“不识抬举”、特立独行,唯有她做到了。
从荷西活在三毛梦里的那天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是最幸福的一生。每一段故事充满着爱的光泽,却也是淌着血泪的哭泣,自从分别,再也分不清何时是梦何时梦醒,只要有你,梦里梦外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非要纠结那些庄周梦蝶的明白,人世的乐趣自是少了许多。
荷西,荷西,世上真有荷西这样的人吗?让人留恋,让人想念……你是三毛的天,是她的依赖,给她足够的自由,爱护和理解。你让三毛的一生不为沉浮,只为爱。在你去世的日子里她总是在心头里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拚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何为爱人,爱而不得之人,也许三毛对待荷西的爱的坚持能像杨绛对待钟书一样才是最好的结局。
三毛就像那风中摇曳的孤花,绽放的孤独,美丽的脱俗。她也是一朵不开的花,尚未学会开放,就已学会凋零。她是孤独的,不被人理解的。“孤独的孩子都爱读书,那里有可以放逐灵魂的地方。孤独的人也大多自恋,像水仙迷恋自己的影子,忽而心疼,生命于是存在。”
我听人说从前有一种小鸟是没有脚的,她只可以一直不停地飞啊飞,飞累了的时候便在风里面睡觉。这种小鸟一生只可以落地一次,就是她死的时候。三毛就像那不死鸟,努力为自己找活下去的理由和借口。现在这只一生都在流浪的小鸟,终于有了自己永久的归宿。也许她的确累了,飘飞了这么久,真的该歇歇了。她说:“如果选择了自己结束生命这条路,他们也要想象得明白,因为在我那将是一个更幸福的归宿。”或许我们不应该为三毛的离去感到惋惜和悲伤,这对于她来说这也是种解脱。也或许她真的在天堂中遇见了荷西,荷西还是那么年轻,目光依然那么温柔,他抱着她诉说对她的思念。
《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是三毛为追忆荷西寻找心灵解脱而创作的,字里行间满是怀念泪,是悲苦的,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爱是心灵的契合,是至死不渝的。这本书让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三毛的敏感、细腻,以及她经历过人生太多曲折,还能哀而不伤的笔调和对人生的坚定。三毛的文字感染力太强了,隔着文字,感觉失去荷西的人是我。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比我们苦,人生充满曲折,只是当意识到快要失去时,我们才能够懂得要珍惜,用灵魂全部的力量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