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大部分人一样需要朝九晚五的工作,加上路上的通勤时间、下班回家吃饭、休息的时间,一整天的可利用时间寥寥无几。我感叹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写字。写字,提高也只能挤出时间来完成。后来有一次晚上回家加班赶着写一个第二天工作要用的材料,才发现自己也能挤出两个小时的有效时间来学习。果然,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不但有,而且发现有很多。
之前,总觉得要开始写字时,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自己安静地在房间里敲下文字,只有这样才能文思泉涌。后来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忙才发现,有一张安静的书桌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于是练就了一身自己刀枪不入的本事,随时随地可以看书、写字,每次出门包里都放一本书和我的小笔记本。现在我可以在等人的时候快速地阅读几篇文章,也可以用手机一点点把文案的框架勾勒出来,最厉害的一次是在火车上完成了将近五千字的修改。
我就在这碎片化的业余时间里读书码字,也亲眼看到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比起大咖,还有很大距离;比起过去,正在慢慢成长。
1.寻找灵感
利用一切空闲碎片化时间寻找灵感。寻找灵感。我一般早晚的时候是灵感迸发最为强烈的时候,大部分的灵感来源于早上的胡思乱想。早晨从起床之后到上班之前一般我都会听歌或者从喜马拉雅上听一段朗读,这段时间空档时间比较多我会想到很多,想到的念头就写到手机的备忘录上或者用语音记录下来。这个过程虽然目的在于寻找写文的灵感,不知不觉中也会积累下很多的素材。
2.构思框架
中午一般会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经常会闭着眼睛开始构思文章的行文框架或者故事的情节,短短的几分钟也就会让整篇文章在脑海里立体起来。有时候也会上网搜集一些故事的背景资料。下班的通勤时间也会比较和选择哪个思路比较好,该怎么写。
3.整理草稿
晚饭之后到睡觉之前一般会有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也是一天中难得的大片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和写作的。我经常会把灵感和思路写到纸上,列出来,再去逐个比较,最后选定文章主题,把文章的框架进行丰富,也就是让文章有血有肉。大体的思路和框架整理好之后,就是写文的过程,用语言把文章组织起来,注意逻辑和修辞,让整篇文章更有条理。
4.检查纠正
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想法都是天马星空的,所以写好文章之后我会简单地阅读进行纠正之后保存,然后变去做别的了。等到隔一天再看这篇文章,往往又会有新的认识,进行改正完善之后,一篇文章也就完成啦。
后来发现,这其实不过是利用了PDCA循环的理论。在学管理学的时候对于这个经典的PDCA循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纠正)Plan计划-执行-检查-纠正并不是非常理解,现在却越来越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它。这就是读书和积累的用处,虽然没有意识到它,但是它已经慢慢滋养你。就像我们常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写作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也是我们不断输出的过程。不断的输出也就督促着我们必须不断地向前奔跑,多强化内力。这个过程不断熟练之后,我发现灵感的来源,文章的构思都不再局限于必须有空白的时间和独立的空间,业余的一切时间都可以成为读书写作的大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