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中国,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
——当代画家吴冠中
可见已到了非读一读这本美学入门书——《谈美》的时候了。作者孟实先生是众所皆知的民国大师,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是我国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我想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他以前写过《给青年的十二封信》,那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给我的感服至今仍没有忘记。他在1923年也就是他35岁时写下了这“第十三封信”,从十五个方面系统的为我们介绍了“美”。孟实先生用质朴典雅的文字将这个繁复抽象的话题抽丝拨茧,文作结构清晰、深入浅出,读来感动而浪漫,十分享受。他在论证时,爱用诗词,中国古代的诗词本身就很美了。
就像序言里朱自清先生所说的那样,当时的背景下,青年们可以从新杂志上看到文艺理论的介绍,从各种读物上看到西洋名画,知识虽然多,但是很凌乱,留心文艺的青年碰到了很多难处。这个时候大家的朋友孟实先生就来了,他看到了这些难处,洋洋洒洒写下了这本小书。虽然是大概九十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还能给青年带来无数遐思。短短九万六千字,三个小时就可以读下来,但是其中要传达的观念却可以在脑海中历久弥新。我想来谈一谈自己粗浅的感悟与体会。
“一首诗的生命不是作者一个人所能维持住的,也要读者帮忙才行。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是生生不息的,一首诗的生命也就是生生不息的,它并非一成不变的。”
让我想到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先生曾经说过,给作家最好的礼物就是好的读者。我想不管是好的读者还是好的欣赏者,都是我们青年理应争取想要成为的。艺术是高度抽象的智慧,是理解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也是指导生活最合适的方式。它具体又模糊,无边又无际。艺术超越知识智慧、文明、时空,是一种纯粹的生命力。只有美才是真正不朽的。人人都会向往美,可见掌握一定文艺知识是迫切需求。如若没有欣赏美、懂得美的能力,人生将索然无味。
我想在那个危急存亡的年头,能够谈美本已然是一种奢望了,但孟实先生依然坚信世道不公一定是人心太坏,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情感比理智重要,要洗刷人心,摆脱这种局面,一定要从“怡情养性”开始,除了追求世俗所认为的成功以外,仍要有高尚纯洁的企求。“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 生活需要脚踩大地,也需要仰望星空。生活不仅要有柴米油盐,要需要培养兴趣爱好,拥有欣赏美的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也是需要自主培养,渐渐积累的。艺术的本质是相通的,便是引起共鸣,而共情能力一定是可以培养的。
“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
让我想起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曾写道,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他们都表达了相同的道理。将自己从世俗欲望中抽离,方能发现美,而人总要追求这片刻的安宁。
在一片悠悠漆黑的天空下,我们很庆幸有这么几个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散发着点点星光,让在黑暗中的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哪怕只是小小的希望,那日积月累到了今日,便也做出了很大的改变,让我相信我所能做到的比我想我所能做的多得多,结结实实地鼓励着我。在孟实先生的引领下,我渐渐从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