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社会从来都是分节级的,无论是万恶的资本主义,还是民主的社会主义,虽然社会主义里节级斗争消除了,但节级竞争只会愈演愈烈,矛盾始终存在,因为经济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以前有农民节级,工人节级,知识分子,统治节级;现在有草根和白领等打工者组成的平民节级,由企业高管和小商人组成的中产节级,由大企业家等富豪代表的资产节级,由政府代表的统治节级。
因为社会主义没有资本剥削,统治权利属于全体人民,所以我只说阶层,说几类人群。
02
下面以《红色》这部电视剧的三位主角为例展开说明,没看过的快去补,我妈看完评价,她看过的所有电视剧都没有这一部好看。
徐天,拥有一条胡同,家产殷实,算是中产阶层。铁林,法租界巡捕,是权利阶层。金哥,小混混,最底层的老百姓,平民阶层。
假设他们三个都有孩子,北京一条10平米的过道,150万,买了就能落户口,在北京上小学,那这套学区房他们谁会买?
金哥想买,但没有钱,只能想一想。徐天想买,他很重视教育,但是买了,现在生活将会很辛苦,他很犹豫。铁林不用买,他求法租界的领导帮忙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可见只有中产阶层最终会买。
03
也许你会说,有钱人那么多,大富豪们会买啊?他们确实会买,毕竟这些学区房都是他们开发的,如有需要,卖的时候可以给自己留一套,这些富豪算资产阶层。
钱多还有另一种说法叫贵,而权力阶层和资产阶层凑在一起,就叫权贵。官商合作,保证自己永远站在阶层的最顶端是生存法则。
谁最重视教育,并且资金尚够,还有向上一阶层爬升的强烈欲望,谁就会为学区房买单。毕竟学区房通常意味着,孩子站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并和权贵产生联系。
但这种想法既现实也天真,因为越是顶级的阶层越是排外,越是难以融入。
因为权贵跟你的想法一样,他也会鄙视你,你想跟局长的孩子一个班,局长的孩子想跟部长的孩子一个班,大家都在向上看,而同一环境下的有限资源,永远是顶层优先,除非你有利用价值,比如花天价买一套学区房,让权贵用这些钱在其他方面建立竞争优势,阻止既得利益被你瓜分,除非你不断为其付出。这不是残酷,是人性。
04
比如排队买票,轮到你的时候窗口暂停营业了,你请求说我非常着急,能不能让我买了票你再下班?等你买完票暂停营业了,你还会关心后面排队的人吗?
排队这件事除了努力,运气也很重要,如果上层就是要关闭窗口呢?毕竟利益冲突时,我们都是自私的。好在,如今中国的中产阶级大多是善良的,不太鄙视劳苦大众,因为我们刚从劳苦大众中拼上来,也因为太拼了,对教育和竞争充满担忧,我们可以看看作家王朔是怎么说的:
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
可见权贵需要前几代的积累,含有天然属性。如果徐天在河南,他会考虑买那套学区房,用钱保证教育公平,然后勒紧裤腰带生活。如果他在北京,已经有房子了,他会考虑卖他家的过道,10平米150万,轻松走上人生巅峰。
金哥就很惨,出身贫苦又没受过良好教育,除了狠劲往上爬,却不知深浅,没做稳资产阶层就巴结权贵,最终价值被用完惨死收场。
05
拼搏的中产阶层从经验中明白:教育决定着上升空间,那些同龄但是教育程度不高的大多数被甩在了身后,贫苦平庸;也有少数通过人脉和运气与自己一样走上中产,所以教育和成长环境必须为子女准备好。
学区房看起来保证了这两点,跟权贵的子女在同一所学校,教育环境好,即便不能赢起码不会输,如果跟平民草根的孩子同班,即便不被带坏,也没有上升的可能。
可惜中产到权贵还需要更多的钱,如果你坚信学区房这张门票,可以保证教育和人脉,那就值得买,毕竟150万你觉得贵的时候,有的中产者已经孤注一掷出价到170万。
06
网上觉得绝对不值得买,认为清华北大毕业都买不起学区房,还买学区房上清华北大有屁用的人,通常跟贫道一样还在租房或还首付。
买的人看中的不是学历,是比黄金更少的机会。虽然在赌博,但这是人对于权力和金钱的欲望,也夹杂着对权贵的恐惧。
如果你喜欢,请关注或转发,激励贫道笔耕不辍。谢谢施主:)
大道理
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
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 —— 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