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这篇文章要给你讲四个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在面对待解决的困境时,问了自己四个不同的问题,最终很巧妙地将困境化解。
而这四个问题,分别指向四种表面不同,本质却相通的思维方式。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1.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大学生。
他对一位心理咨询师倾诉他的苦恼,说自己很自卑,本来就相貌平平,加上长久积累起的一些不自律的习惯,使体重大幅超标,每天都宅在寝室里不爱出门见人,课也总不去上。多门功课挂科后,深感人生无望。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这么颓下去,但又没有任何动力去改变。
心理咨询师就问他:假如这些问题在将来某一天,统统都不存在了,那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反问:可空想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毕竟现在,这些问题愣是存在着啊。
心理咨询师坚持道:假如嘛,咱们就想想。
学生的眼神开始有点光了:那肯定是好啊,问题都解决了,我就成了学霸,身材又很好,朋友也多,就像多年前的我那样……
心理咨询师接着问:那如果有个记者让未来的那个你,回忆总结一下这一路走来的成功原因,问你导致你一路逆袭的第一个行为是什么,你怎么说?
学生答:第一个行为,可能是从不断吃外卖,改去食堂吃饭吧……
心理咨询师说,好,那让你从现在开始,每周拿出三天去食堂吃饭,能做到吗?
学生点点头,毕竟这又不是什么难事。
结果就从这个简单行为开始,这名学生真的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断做出行动,终于让生活回到正轨上了。
2.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小伙子。他在大学毕业时想考研究生,可父母坚决不同意。两代人的价值观在一次次争吵中不断碰撞,越吵越凶。
于是就跳进了恶性循环:父母越不同意,他就反抗得越激烈;他挣扎得越极端,父母就越觉得他不尊重长辈意见,情绪化,就对他越不放心,管得越紧。一家人的矛盾,打成个死结。
情急之下,小伙子将这种困境说给了一位老师。
老师问他:如果你父母不是反对,而是完全尊重你的意愿,或者说,有一天这个问他突然不存在了,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小伙子长舒一口气:那可好啊。那我第一件事就是果断参加报名,至于以后呢,因为爸爸妈妈为了我的选择做出了让步,我打算在今后的日子里,对他们态度好点儿。
老师笑着说:那就不用纠结啦,现在就去报名,然后记得,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一直对爸妈好。
小伙子心想可当下的问题还没解决啊,事实是我父母并没同意啊。但无奈之下,还是照着话做了。
结果出人意料:虽说贸然独自报名这事,让他的父母生了两天气,但架不住这孩子在那之后的时间里一直对他们好啊。他们也越来越觉着孩子长大懂事了,以往的疙瘩无形间就消失了。
3.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新东方的英语老师。
他当年要进新东方教书的时候,需要考TOEFL/GRE,也就是说,要背至少两万多个单词。
这无疑是个苦差事,而且特别容易中途放弃,因为当下与未来的大反馈之间缺乏联系嘛。
于是他就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去想:如果将来有一天,我真的进了新东方,会有哪些好处呢?这些好处跟我此时此刻的每一个行动,有没有可能产生直接相关呢?
他能想到的第一点,就是听说在那里可以达到年薪百万。那计算一下,背下来一个单词,就相当于赚了50块钱啊,这可太爽了啊。
结果不用说,多年后他真的拿到了百万年薪。
与之类似的,还有一名同学。他也知道早起好,多读书好,勤奋工作好,把这些习惯养成,将来的日子大概率讲应该会过得不错,这些他都懂,可就是行动不起来。
根本原因其实就两点:一是未来结果不确定,二是等待奖励的时间太长。
后来他的一位朋友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鼓励他:如果未来已经确定,你会在十年后收到一份理想的生活与收入,并有神仙跟你签订了合约来保障这个结果达成。只不过合约上要求你,从现在开始每天6点起床,工作10小时。
或者换个玩法:给你设置个“未来账户“你按时打卡一次,就从“未来钱包“里提出20元;出色完成当天任务,就从”未来钱包里“预支出500元。你愿不愿意?
他说当然愿意!目前是他履行“合约“的第三年,奖励已经开始不断兑现了。
4.
第四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位读者。他曾经面临过的困境,是一个两难选择。
毕业不久,有两家公司都给他发了offer,可这两个岗位呢,一个在前两年收入有限,讲出去还挺没面子,不过自己比较喜欢;另一个呢,薪水丰厚,但自己感觉不太顺心意。选哪个好呢。
恰巧那阶段我看了本书,书的末尾有一段话,我把它称为“90岁之问“。并将问题复制粘贴给他,请他问问自己: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已经90岁了,你的皮肤布满了皱纹,头发也早已花白脱落。父母已去,很多夕日的老友都已提前退场。此时的你正躺在院子的摇椅上晒太阳,经历过人生无数起落的你正回忆过往。
你会想到从前,想到好多年好多年以前,现在的你。
你怎么看待现在的你所处的困境呢?
那个90岁的你,对现在的你说了什么吗?
最后,深吸口气,睁开眼睛,回到当下。
我不知道他真的做没做这个看起来有点古怪的虚拟游戏,但不一会他便回复我:已经有答案了。
5.
上面这四个故事,都与未来有关,同时,它们也都用未来的视角,提出问题,进而化解了当下的矛盾。
第一则故事,是用未来启动当下。核心问题是:如果将来某一天,困境消失了,那么从未来回扣当下,当时自己当初做出的第一个导致改变的行为是什么?然后照着去做。
第二则故事,是用未来摆脱当下。核心问题是:如果将来某一天,困境消失了,那么接下来,我将要去做什么?然后照着去做。
第三则故事,是用未来反馈当下。核心问题是:如果将来某一天,愿景实现了,那么将愿景均摊到此刻的行每一个行为,这每一个行为分别有哪些好处和意义呢?
第四则故事,是用未来叩问当下。核心问题是:如果将来某一天,我已垂垂老矣,用他的视角看我目前的处境,他最想穿越回来,对我说什么呢?
四则故事,彼此独立,但内涵统一,那就是让思维跳出脚边的磕磕绊绊,摆脱时间的线性约束,拔高视野和维度,来对困境进行降维打击。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爱因斯坦的一句话说得好:问题不可能由导致这种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
也就是说:当你深陷问题中时,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身就是这些问题发挥作用的结果,你的解决能力本身就是受这些问题限制的,正如一个人无法将自己举起来一样。
而当你学会用未来来回敲当下,就相当于击碎了这个闭环,重新确立了游戏规则。
愿你携手未来的自己,过好当下。愿你能过上一种不被眼前的自己牵着鼻子走的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