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终于看完了。来讲讲个人观点吧。
我觉得它被文青们捧的太高了,可能是因为里面有大量的可以被摘抄出来的金句。其实我不太喜欢金句丛生的书,很难见到文字华丽、内容丰盛、而观点新颖却不牵强这些特点共存的文章。看书本身就是一个爱好,和看球赛、骑单车、打游戏一样。每个人在类目和内容上面会有不同的偏好。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吧?就比如我喜欢阿城、汪曾祺、白先勇这类的作家,轻描淡写无需金句就能拉你入坑。
蒋勋老师这本书本身就是他对孤独的六篇演讲稿,我只能勉强称它为文章,算不上好作品吧。的确,里面有很多观点值得去看,去分享。但观点嘛,之所以称之为观点,就不能那么绝对的说哪种观点好,哪种观点不好。
我挺喜欢蒋勋老师对于孤独的各种注解,并且他在书中一再质疑孔子极端的思想。孔子的思想算不上真正的哲学,他是搭着伦理的边。这些我都非常认同。我也觉得不管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或个人应该是思辨的、多元化的、允许不同声音出现才是健康的。
他一直倡导我们要从两极之间慢慢向中间靠拢,在这个过程当中最有可能产生思维。是的,我认同。可是他却痛斥了应试教育,把它妖魔化、批判了它如何的毒害青少年。我承认应试教育存在的缺陷,但我们批判它一无是处的时候的同时又何尝不在两极化?
在讲暴力孤独的时候他赞扬非洲的成年礼(父母会在子女身上割出一道一道的伤痕)割礼、黥面,把这些与刺青相提并论,觉得都是在唤醒内心的原始记忆。虽然我认同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原始暴力,我们却不自觉。比如强势就是一种暴力、比如在网上抨击他人也是暴力,但我不能认同非洲对人身体的摧残算是一种美学。
这本书是可以看的。因为不存在好观点或者坏观点这一说(除了大冰、丁丁张、张嘉佳写的书。他们不算作家,不入流。)我们在看这些书的时候,即便观点不同,也可以引发思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