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快到上小学或着快小升初的时候,家长就急了,不惜重金购买学区房。
“学区房”是指根据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规定,按照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主要是重点中小学)招收指定地域范围内的学生,在这个范围里的学生可以享受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人们把这个范围内的物业、房产称为学区房。
因为各个学校的历史情况不同,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就出现了“好学校”和“差学校”。好学校的标准就是孩子整体成绩好,素质高。
家长们也会主动去打听那个学校好,想方设法买个片内的房子。所以片内的房子就很抢手,价格也随之而涨,一般比周边非学区房贵20%。
这样学区房所在好学校生源非常好,差学校都招不满。所以这升学考试的成绩会越拉越大。好学校会越来越好,差的会越来越差。好老师也都去好学校,好学生也都想办法进好学校。
学区房虽然上学方便,但是一般都在老城区,房屋旧,而且面积也小,其实不适合年轻家庭居住。而且有的小学在片内,初中又不在了。
家长们恨死这事了,但是谁也不愿意把孩子的未来去赌。只好拼命的去赚钱,去换房。满眼都是泪啊!
我的朋友家的房子原来住一个三室一厅,新房子,小区环境也好。当时还没孩子,也没就考虑那么多就买了。现在孩子该上小学了。着急了的不行。把自家的房子卖了,去名校的周围花大价钱买了个旧的学区房。哪边的房价比周边非学区房贵5000/平米。这还在三线城市呢。
所以说没钱就会耽误下一代啊!当然钱花了也不白花,学区房虽然单价高,但升值空间大。买了也不吃亏。但不是所有人都买的起。
好的学区房片内的孩子都优秀吗?学区房片外的孩子都不优秀吗?肯定是不对的。但这就造成了教育的不公平。优秀的孩子的家长没有买好的学区房。他们就不能接受更高质量的教学条件。现在各家孩子都不多。望子成龙的心都有。有办法的想办法,没办法的只好认命了。
学区房也是开发商营销的手段,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供应有限,楼盘在宣传上大做名校文章,抓住的就是家长的心。不仅造势会引起抢买,价格也比其他的楼盘高了。
仔细观察现在政府对重点小学初中,划的片区都特别小,而一般的学校片区都特别大。这就意味着在重点学校片内的孩子不多。但从招生结果来看。小学一般学校一个年级有6个班,一个班有五六十人。而重点小学一个年级有二十多个班。一个班有六七十人。孩子都哪来的呢?
从非重点小学片区转过来的。怎么转的呢?以下“潜规则”来帮。
一、隐秘的“共建生”,所谓共建,就是政府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子女上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学建立起“共建”关系,共建单位的子女在小升初时可以直接“划”入这所知名学校。
二是有上层关系的“条子生”,很多”条子生“都是领导的关系户,谁也得罪不起。
三、教师子弟有隐形福利。如果你有在重点学校当老师的爸妈,不管你的户口在哪儿,都可以直接进来。
四.招进民办学校,进该校就读。学籍在民办学校,在重点初中上学。中考的时候再回民办中学考,一提高整体学校的成绩。学生为了上好学校,民办学校为了考好的做招生宣传。各取所需。
五、成绩好进实验班。一些学校也会在中考前到各小学六年级。选拔好的学生进好的班。只是听说要年级前五的学生。爸妈一般也没有那么大把握。不会报侥幸心理。单单傻等这个机会的。
还有一些可能我们也不知道的途径和方法吧。总之,重点学校就那么几所。非重点的很多。家长们不拼尽自己最后一把力不甘心。
现实就是你要么有钱,要么有权。你才能进重点学校。
我们孩子受的教育不公平。家长们的心态也不会放平。国家的划分片区是为了就近入学。但现在这个结果却是有背初衷。
所以国家也应该尽快找到学区房问题的办法。给大部分百姓一些希望。
应该推动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兼并重组。把就近区域的重点和非重点学校合并。统一校名,统一资产配置,统一调配师资。
加强教师的轮换制度,缩小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差距。
此外,还要加大对普通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
教育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心,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每个孩子具有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出了问题我们靠政府解决问题。
虽然也有了一些举措,也有一些成效,但距离根本解决矛盾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希望我们的孩子还能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