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有一个说法叫“Helicopter parents”,直译过来就是“直升机父母”,形容一些父母成天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直升机父母”的过度保护和限制,使孩子失去自由成长的机会。这既不利于其独立性的培养,又不利于其社会性的发展,当然也就不利于自控力的培养。
“直升机父母”3大错
1.过度溺爱,以“爱之名”行“碍之实”
很多父母常常觉得,爱孩子就是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所以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久而久之,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吃最好的、用最贵的、穿最奢侈的等等,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一天,当父母无力承受的时候,孩子就会心理失衡,也会抱怨指责,甚至还会做出过激行为。
2.过度保护,以“保护之名”行“限制之实”
许多家长总喜欢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往往对孩子的各种保护和限制就比较多,从吃穿住行,到玩什么、怎么玩,学什么、怎么学,上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工作,嫁谁娶谁等等,很少没有家长的干涉甚至强制。
3.过度管教,以“管教之名”行“控制之实”
很多家长为了自己方便和省事,往往无形中就会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拴上很多条看不见的绳子,希望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希望孩子的一言一语都落入成人设定的标准答案之中。
改错?先跟孩子一起“断奶”吧!
1.父母自己不愿意与孩子“断奶”
到了本该“断奶”的阶段,很多父母也舍不得孩子从自己身边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其说是孩子依赖父母,倒不如说是父母自己不愿意与孩子“断奶”。陪着孩子睡,自己才能睡得香;喂着孩子吃,自己才能安下心;围着孩子转,自己才能闲不住。
2.“爱孩子”演变成一种伤害
无论是孩子的生活,还是孩子的学习,我们都要去搀和。这些做法,大多数时候都会被父母冠以“爱孩子”的美名。然而,这些看似对孩子的爱,却显得有些变态和扭曲,最后甚至演变成一种伤害。不仅害了父母自己,而且害了孩子一生,甚至害了一家人。
如果把孩子当宠物养,也许这样的爱,还会让对方感觉挺惬意的,不用动脑筋,不用独立面对,就有人帮着承担、帮着解决。但是,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是人,而人是社会性动物,只有融入社会才会体现价值。每个人都是社会最小的单元,他们有独立的思考,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自己做主和自我控制的权利。
3.依附父母生长的人最终失去自主性
一个总是依附于父母生长的人,永远都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自己独立生活,最终失去自主性和自我控制能力。
在孩子心里,只要任何事情都能寻找到靠山,孩子就容易养成一种依赖心理,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我们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屁孩”,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就很难得到顺利的发展。
4.转变观念,不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转变一个观念,孩子是你生的,但是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产。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续,孩子是要继承我们的意愿,弥补我们生命中的遗憾的。于是,我们对孩子有非常多不合理的期望,于是我们管得太多,安排太多,甚至安排他的全部人生。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能担负责任,事事依靠父母,不快乐、不幸福、无法自律的人。
5.扮演好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
如果我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不要试图去霸占他。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而已。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旁观者,我们需要为他们的成长鼓掌,我们需要扮演好一个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角色。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整个世界。他不能依靠任何人,他只能依靠自己。他没有任何捷径可以走,也只能和我们一样一步一步,曲曲折折地走向成熟。
父母,看看你可能是哪种控?
父母控制的2种类型:
行为控制。指的是通过坚决而合理的纪律和对孩子活动的监控,来管束孩子的行为;
心理控制。指的是通过忽视或无视儿童的感受、暂停关爱或使其产生羞愧、内疚等心理手段,来影响孩子的行为。
心理学有研究表明,早在学前期就注重严格的行为控制、很少采用诱发心理愧疚手段的父母,其孩子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往往行为良好,他们不会参与违规的同伴活动,通常不会惹麻烦;相反,父母过多地使用心理控制(或行为控制与心理控制的水平都很高)通常与孩子的焦虑、抑郁、加入不良团体、反社会行为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