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甲
阅读页数:P136-P263
阅读时长:3个番茄钟
输出时长:3个番茄钟
整体感悟:清单主题营中选择了成甲老师的这本书,只看了前半本的基础部分,对其中“如何做笔记”以及“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低水平勤奋”等知识很有共鸣。
今天仍然采用我的笨方法——通读全书。书中后半部分高屋建瓴,从深层次和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阐述。
001 应激性反应与预见性认知
面临困境时,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选择,我们经常将之解释为性格差异,把人们的第一反应称之为应激性反应,也就是缺乏深层次思考,依靠直觉来作出应对。
预见性认知是置身长远角度判断当下的行为。它的影响因素是临界知识和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对问题的预见性认知=影响问题发展的结构+获取具体信息的数量与质量。
遇到问题时,我们要避免直接反应,先获取详细的相关信息,通过问“为什么”界定问题本质,并从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和通用规律层面进行分析。
002 能力圈
深耕自己擅长的领域。
我们常说的“木桶理论”在当下可能有些不合适。现在是要求专、精以及团队合作的时代。个人要成为细分领域的第一,把长板打造得别人无法匹及,并把短板交给相应的高手。
成甲老师在书中举例如何打造《成甲说书》: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把流程拆解,只负责核心价值环节,将其他的环节外包。这样不仅节约时间和精力,而且他也有更多的时间聚焦最关键的要素,让节目质量得到更大提升。
现在不缺通才、全才,缺的是专才。
003 复利
复利的本质:做事情a会导致结果b,而结果b又会加强a,不断循环。
谈及复利,我的第一反应是银行存款利率,认为它是一种数学模型,却从来没有想过复利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其实,生活中的复利现象很常见,如通宵熬夜。熬夜会导致第二天精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下,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只能接着熬夜,如是不断循环。
复利效应的前期是一个微小的积累过程,利率和执行次数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利滚利”的模式在前期的影响非常小,然而当它不断累积,达到井喷临界点后会陡然上升,形成不均衡的分布状态,形成幂律分布,也就是马太效应。
如何利用复利规律呢?
1、在生活中发现a导致b,b加强a的事情,例如写作。
2、尽可能提高这件事的利率,例如写高质量文章。
3、加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例如持续提供高质量文章,最好打造里程碑式好文,提升传播效率和广度。
004 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就是从why的角度思考问题。
人们看问题的方式有三个层面:一what,要做的事情——现象。二how,如何实现——方法和步骤。三why,为什么去做——原因。
遇到具体问题,大多数人从what出发,最多考虑how,却很少深入思考why。甚至很多人认为那是上级的工作,他们只要执行就好。
《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接受任务后,不追缘由、不谈困难、不问收信人在什么地方,也不思考为什么要送信。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信送到。正是前两种层面。
这本书出版后风靡全世界,成为敬业、服从、勤奋、排除万难完成任务的象征。然而从黄金思维圈的角度思考,这样的人只适合做执行者,而非决策人。残酷来说,罗文就只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而不是有思考能力的人。这样很可怕,不是吗?
005 人脉中心
人们夸大了人脉的重要性。即使微信中有5000个好友,看起来人脉很广,然而真正能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又有几人呢?
所谓的人脉重要也根本没有那么重要。只有进行深层链接与有效社交,人脉才能发挥作用。
形成有效社交的前提是,双方位置、资源或能力对等,否则很容易变成依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力量过于渺小,就会希望借助其他力量,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对等。
只有自己优秀,能够提供给他人价值,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深度链接,形成有效社交。
以上是我阅读《好好学习》后半部分的些许感悟,感悟的内容主要是细化的各种方法,似乎有意无意避开了“临界知识”本身的概念,因为我本身不太理解。
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理论,还与个人实践相结合,给出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反复学习理解。
(4278-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