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共性。
思维,就是人们“动脑筋”“想办法”“找答案”的过程。并且,它一定同人们的认知过程相联系,必须是主要依靠人的大脑活动而进行的,否则,我们只能叫它感知(认识的第一阶段),而不是思维。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主要依靠人的大脑对事物外部联系综合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由表及里,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概念、建构判断和进行推理的活动才是思维活动。
概念、判断、推理是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也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
判断(命题)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判定(即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它是由概念组成的,同时,它又为推理提供了前提和结论。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思维形式的主体。
而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恰恰是逻辑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因此,我们说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思维分为两种类型,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诞生地,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古典形式逻辑,写了《范畴论》《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
公孙龙,战国时期赵国人,著有《公孙龙子》《白马论》《坚白论》,提出白马非马论。古印度的《正理经》,贯穿了整个印度的因明史。
陈那在印度创立了新因明的逻辑系统,被称为印度中古逻辑之父。
逻辑关系是逻辑思维的中心关节,只有理清逻辑关系,再对研究对象做逻辑分析,才能解决问题。
命题之间的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蕴涵关系、等值关系等,论据之间的关系包括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并列关系等。
只有弄清楚推理中的命题和论据各自的关系,才能进行正确的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通过概念、命题、推理等思维形式来传递信息和知识的。只有确定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命题的真假和推理过程的合理明确,人们才能进行正确有效的逻辑思维。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的科学,包括思维的形式、内容、规律和方法等各个方面。
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及思维规律构成了逻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逻辑学的三大主要研究对象。
逻辑学的工具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逻辑学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认识的工具。
第二,逻辑学是我们分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思维规律的普遍指导意义获取新知识的工具。逻辑学具有工具性,基础性,全人类性。
逻辑学的作用:
1.是理性思维的工具
2.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3.是新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概念的意义:自然现象:日、月、山、河、雨、雪……
社会现象:商品、货币、生产力、国家、制度……
精神现象:心理、意识、思想、思维、感觉……
虚幻现象:鬼、神仙、上帝、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即要从尽可能少的假说或者公理出发,通过逻辑的演绎,概括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
作用科学逻辑方法的步骤:
1.发现并解释客观事物。(比如自然现象存在的事实,原因和规律。)客观事物:四季变化。
2.根据已经发生变化的客观事物本质和和规律预测新的、未知的事物。
3.探求这些新的,未知的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4.根据预测及探求到的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出科学假说。
5.对提出科学假说的合理性进行检验、证明。
科学家们正是根据这几个步骤进行科学研究,发现并促成科学的发展的。
科学假说和工作假说
科学假说是为了解决某种科学问题,依据大量的事实和科学原理而提出并希望能经过检验而发展为可靠理论的假说。
工作假说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依据已知事实和现有材料提出一个或几个暂时性假说来安排新的实验或研究假说。
作为一种重要的逻辑方法,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人们认识事物、获取真理的有效方法。假说不是真理,但却是通向真理的桥梁。
要保证假说的正确性,在假说的完成阶段要做好三件事情:
1.搜集材料。要尽可能地搜集材料,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对其进行论证。
2.进行科学推理。要用假说对已知事实进行合理科学的解释,发挥假说的演绎推理作用,比如,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推理。
3.趋势预测。根据假说进一步对未知事实或规律进行预测。
在假说形成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科学原理为指导。
第二,既要能合理解释已知事实,又要能科学预测未知事实,同时还要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具有简明而严谨的结构。第四,要谨慎对待不同的假说。因为假说多样化。
检验假说一般会有三个结果。
1.被完全否定
2.需要不断的修正
3.成为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