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中原,史称“五霸”。在“五霸”当中,以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楚庄王称霸中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新即位,做了国君。晋国趁这个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又拉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正在那里寻欢作乐,听到伍举要见他,就把伍举召到面前,问:“你来干什么?”
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儿,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
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
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
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
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
苏从说:“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够听我的意见,我就是触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为了显示楚国的兵威,楚庄王在洛邑的郊外举行一次大检阅。这一来,可把那个挂名的周天子吓坏了。他派一个大臣王孙满到郊外去慰劳楚军。
楚庄王和王孙满交谈的时候,楚庄王问起周王宫里藏着的九鼎大小轻重怎么样。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权威的礼器。楚庄王问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夺取周天子权力的野心。王孙满是个善于应付的人。他劝说楚庄王:国家的强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听鼎的轻重。楚庄王自己知道当时还没有灭掉周朝的条件,也就带兵回国了。
以后,楚庄王又请了一位楚国有名的隐士孙叔敖当令尹(楚国的国相)。孙叔敖当了令尹以后,开垦荒地,挖掘河道,奖励生产。为了免除水灾旱灾,他还组织楚国人开辟河道,能灌溉成百万亩庄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粮食。没几年工夫,楚国更加强大起来了。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和楚国发生了一次大战。晋国从来没有打过这么惨的败仗,人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黄河边。船少人多,兵士争着渡河,许多人被挤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头都砍了下来。
有人劝楚庄王追上去,把晋军赶尽杀绝。楚庄王说:“楚国自从城濮失败以来,一直抬不起头来。这回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总算洗刷了以前的耻辱,何必多杀人呢?”
说着,立即下令收兵,让晋国的残兵逃了回去。
庄王攻陈复国.
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突然亲率大军,前往伐陈,宣称要讨伐夏征舒弑君之乱!
年初还与夏征舒结盟,为何到年底楚庄王就翻脸不认人了呢?
其实,很容易理解:虽然陈灵公淫乱被杀是自作自受,但夏征舒当陈国国君,威望不足,不服者也甚众。夏征舒既然不能得到陈国人普遍认同,楚庄王再扶持他也就失去了意义。
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
因此,这一次楚庄王入侵陈国,当然是顺应陈国民心,前来讨乱了。
在进入陈国前,楚庄王向陈国人宣告:“不要惊慌!我只想诛杀夏征舒而已。”随后,他率军杀入陈国国都,抓住了夏征舒,将他在陈国都城栗门车裂了!
杀死夏征舒,并不是楚庄王的最终目的;夏征舒的死活,其实对他而言无足轻重。楚庄王更想要的,是陈国这块土地。夏征舒已死,陈国内部又无继承人,楚庄王顺便就明目张胆地将陈国改成陈县,纳入了楚国领地!
后来,楚庄王便接回了陈国太子妫午,立之为国君,是为陈成公。楚庄王复立陈国都是顺应了诸侯人心。楚庄王此举让东周诸侯第一次看到楚国并非蛮不讲理的蛮夷;从此,对楚国除了惧怕之外,又多了一份敬意。因此,在晋国霸业无法维持的前提下,诸侯人心思楚。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庄王通过雷霆手段,一下逮捕几百贪赃枉法的奸臣,提拔几百贤明为国的忠臣。处理积压以久的政务,将自己的忠臣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使政令畅通,将楚国形成合力,提高楚国的行政效率,将税收,兵员,粮食,军械等行政资源进行整合,增强国力。朝廷官员在恐惧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楚庄王亲政的当务之急就是攻伐反叛的庸国。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庄王撇开令尹斗般,乘坐战车到抗击庸国的前线,与前方部队会师,亲自指挥,将楚军分为两队:子越从石溪出兵;子贝从仞地出兵,并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敌人。楚王督战,将士们猛攻庸国。不久,庸国不支,宣告灭亡,楚庄王平乱、灭庸后,统治趋于稳定,产生北上图霸之志。
庄王八年(前606年)春,楚庄王亲领大军北上,以“勤王”名义攻打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阴地,又称阴地戎。
周定王二年(公元前605年),楚庄王讨伐完陆浑的戎族,在回国的路上,突然发现一队人马挡住了去路。原来趁楚庄王不在,斗越椒造反了。他占据了郢都,又急忙发兵拦阻楚庄王,想将楚庄王消灭在郢城,楚庄王假作退兵,到了晚间。却把军队埋伏于漳水东岸,又派一队士兵在河岸活动,引诱斗越椒渡河;自己则率着少数士兵,躲在桥的下面。
第二日早上,斗越椒见河对岸有楚兵,果然追过河来。待发现中了计,想向回撤退,桥已被拆毁了。斗越椒惊惶失措,急忙命令士兵涉水过河。士兵们正待下水,只见对岸一员楚将大声喊:"大将乐伯于此,斗越椒赶快投降!"说罢,便令士兵奋力射箭。斗越椒也急令士兵往对岸射箭。在双方对峙之中。乐伯手下的神箭手养由基,用箭射死了斗越椒。斗家兵马见主将身亡四处逃散。楚军分兵追剿,取得了大胜。楚庄王平定完内乱,又经过多年精心的准备,决定挥军北上,与晋国争霸。
楚王宽恕了郑国,郑国反而就与楚国结盟,在晋军进攻时,郑国反戈一击,晋军大败。
晋将赵荫认为自己高强,总想露一手让主将看看。到晚间,他乘着"夜色带领部下去偷袭楚营,不小心被楚兵发觉。楚兵大声发出警报,他吓得上车便跑。楚庄王弄明情况之后,驾车前去追赶。楚军将领见庄王亲自出马,纷纷跟了上来。孙叔敖和庄王说:"兵法日:,宁可我追人,别让人追我。晋兵欺人太甚!既然众将都跟出来了,咱们何不乘其不备,冲杀过去!这时候,天还没亮,楚庄王下令攻击。刹时间,鼓声似雷.兵车飞驰,楚军将士争先朝晋国军营冲去。晋军将士睡得正香。半点没有准备;苟林父听到鼓声阵阵,赶忙下令抵抗。两国兵马在邵城 (郑地,今河南郑州东)郊外大战起来。晋兵才从梦中惊醒,乱哄哄的。阵容不整,指挥失灵,抵抗无力。而楚军斗志正高,往来冲杀,如人元人之境,没多长功夫,就把晋军打得溃不成军了。
公无前597年)春,楚庄王在孙叔敖的辅助下,指挥军队,在邲(今河南郑州西北)发动突然袭击,晋军措手不及,死亡近半,争渡黄河又淹毙无数。庄王在黄河岸边祭祀河神,并修建了悼念先君的神庙。而后,率军返回楚境。
后鲁、郑、陈、宋等中原国家先后归附楚国,楚庄王遂称霸中原。 楚庄王一鸣惊人。
在加强楚国内部治理的同时,楚庄王加大了和中原诸侯的交往,以学生的姿态虚心学习在他看来更为先进的中原文化,楚国渐渐由中原诸侯鄙视的蛮夷发展成为礼乐文物不输中原的国家,华夏文化又通过楚国流传到江浙、岭南地区,当地的山越族人逐渐被华夏文明同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构建统一的华夏国家而言楚的贡献可能不次于秦。
在发动很多战争之前,楚庄王都会非常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以此来判断战役的可行性,说明楚庄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能成为一代的霸主,身上必然还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楚庄王的忧患意识。
打那以后,这个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就成了霸主。楚庄王是个有大智慧,懂得厚积薄发,而且还是非常能够隐忍的人。
真正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默默地为实现梦想而付出艰辛的努力,他们都是一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实干家。也正因此,他们才会取得许多骄人的成绩。
天时地利人和,随着时间的前行,成事条件从不足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