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的午后,一个人躲在书房收拾旧物。角落里安静躲着一本封面都有些褪色的荣誉证书,满满的往事就在那一刻从过往的岁月里蹦出,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
那个证书,是2002年参加全县读书征文活动时获得的,虽然只是一个三等奖,但当时作为班里唯一一个有奖励的奖项,这个小小的荣誉着实让我开心了一把。奖品是新华书店一张50元的购书券,当老师宣布奖品是购书券的时候,下面有人发出“切”的声音,空气中似乎弥漫着一股莫名的味道,不屑?嘲笑?亦或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风凉。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减弱我内心的喜悦。没有过对文字刻骨铭心爱恋的人,根本无法体会这小小的证书对我的意义。周末,我在书店用这张购书券买了两本书:刘墉的《点一盏心灯》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在收银台排队付款的时候,我握着手里的购书券,内心充满了神圣感。那是第一次,我依靠文字获得的劳动成果。
那个年代,买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奢侈的行为。那时候的生活费少之又少,每个周日的下午从家里背回足够吃一周的煎饼和咸菜,唯一的开销是每天两毛钱的开水钱。偶尔从食堂打一份两毛钱的酸辣土豆丝算是改善了伙食,至于买课外书,想都不敢想。不是家里不给买,而是那时候的现实生活让我开不了口。
岁月的双手轻拂陈年的风霜,学生时代的纯粹生活渐渐远去。如今网络时代的阅读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书本,碎片化的时间里,一部手机就可以满足阅读的需求,而我却如同一个顽固不化的老妪,固执地享受着传统阅读带给我的愉悦感。
每个周末带孩子去书店的儿童区看书时,总要经过一楼的新书推荐区,每次经过都会驻足停留。轻翻书页,浓浓的墨香穿过指尖扑面而来,短短的时间里,便决定将其收入囊中。这般收入的不只是一本书的实物,实则带着一种将心爱之物真实拥有的的喜悦之情。看着它潇洒地盘踞在自家书柜上,即使身无分文,内心也有一种富有的满足感。
每晚将孩子哄睡后的夜晚,在书房里与它灯下相对,这才不算负了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