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是与乌镇的初遇,虽是几年前的事,回忆起来却如在眼前。这篇文字亦是当时所写,有感于当时的景当时的人,而今一睹昔日之文再想执笔写这样一篇文字却已是不能,只因少了当时的情。后来又去过一次乌镇,已不复当初的感受。那人,那景,那情,永远的定格在那个阳光微醺、柳絮飘飞的时刻。
风乍起,吹落一地斑驳。一片樟树叶,缓缓从树梢脱落,悠悠然荡漾于碧水间。那墨色的画卷随风缱绻,一点一点晕染开来,占满所有记忆的角落。蓦然间,我从江南打马而过,足音埋没在时光的洪荒里,声声断断。
暮春,江南,乌镇,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溢满空气。青砖灰瓦,小桥流水,典型的江南风格,以水为裙带,层叠开来。沿河流两岸追溯,错落的屋檐,斑驳的人影,青石板路上演绎着戏样的人生。
正值四月天,天气有些燥热。偶有几阵风吹过,抚乱发丝,迷乱了游人的眼睛,却遮不住对美的探求。或许是听人形容过太多次,想象中的乌镇不若现在的喧哗,总觉得来往的行人打扰了那一份静谧与安稳。或许是我太过偏执吧,总认为乌镇是鲁迅、茅盾笔下轻描淡写的一幅工笔画,有江南女子的婉约,诗书韵律的典雅,还有历史文化的凝重。它本该是沉寂的,静静地守候一方土地,倾诉千年的故事,却无意被世人所打扰。
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臆想着千年前的故事。是不是,千年前也有人在这仰望过星空,慨叹历史命运。只是“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昨日的故事已化为一段段回忆,今日尘土仍在飞扬。坐在石阶上,透过镜头看见一片雪白,恍惊起四处展望,才发现柳絮曼舞,落满游人的肩头、手心,软软的,轻轻的。
或许是游人太多了,又或者是阳光迷乱了双眼,不知不觉间就和朋友走散了。一个人穿梭在曲曲婉转的小道间,寻觅错过的风光。企图找寻过往的痕迹,于镂空的窗扉上,于雕花飞甍间,发现流连的时光。
一路兜兜转转,脚步停顿在一轮百年纺织机面前。曾经常用的纺织工具,如今孤零零的立在那里,供游人观赏,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还有那架织布机,齐整的经线排列其上,纬线只纺了一点,不经反问自己:人生的经纬又可曾定型?古老的纺织机,一圈又一圈,吱吱呀呀,纺织着千年人的命运、希望以及无法言说的凄楚。
还有那悬于半空中的蓝印花布,每每起风时,总是交织在一起,一起一伏,呼吸饱满,而后慢慢释放,仿若生命的沉淀净化。随风交织的倩影,轻盈曼妙,营造出梦幻般的意境,是一个供游人留影纪念的好地方。或许是不喜欢喧杂,相比蓝印花布,我更喜欢那隐于角落的一墙爬山虎,葱郁,青青然,绿色充盈视野,田园情趣溢于其间。喜欢这种生命的张力,唤醒酣睡的青春,于雾气之中睁开久眠的双眼找寻阳光的尾巴。既然不可能至于生命之外,为何不享受现在的风景?
蛛网般的河道是乌镇的另一大特色,那窄窄的河道上,不时有几只乌篷船穿梭而过,徒留几尾涟漪。一波又一波,向青草更青处蔓延。站立桥头,看着过往的游人,匆匆然来,又匆匆然离去。对于乌镇,他们只是过客,而乌镇只是他们暂时歇脚的地方,休息好了,再背起行囊走向远方。我,也只是其中的一员,这里终究不是我的归宿。
风起风止,最后的回眸,刻下永久的记忆,慢慢酒酿发酵,最终化为一声声叹息,千回百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