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主旨讲述,怎样的境界才是道德充沛的境界。
道德充沛者,注重内在修养的升华,不被外界声色名利桎梏,超然物质世界之外,平和顺道,达到了了生死,容纳万物,包罗万象的境界。
续前篇,仍分小点诠释。
第二章
通过申徒嘉驳斥子产的寓言故事,指出内在修养的重要。
1.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子产谓申徒嘉曰: 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
申徒嘉,没脚的人,与郑国宰相子产同拜伯昏无人为师。子产对申徒嘉说,我若出去时,你就留下,你先出去,则我留下。
2.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 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第二日,子产又与申徒嘉同席而坐。子产对申徒嘉说: 我先出去时,你留下,你若先出,我留下。
现在我将出去,你可否留下?且你见我这等执政大臣不知回避,你是否将自己看成与我一般的执政大臣?
3.申徒嘉曰: 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
申徒嘉说: 伯昏无人先生的门下,哪有如此的执政大臣?你说你执政时是否将别人不放在眼里?
4.闻之曰: 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我听闻: 心明亮,时时拂尘埃,则尘垢不沾。不知尘垢覆盖,日久则心不明。久与贤人相处,则会没过错。如今你到先生这求学修德,竟出此言,岂不过分?
5.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子产说: 你这般傲慢,犹若跟尧争善,估量你的德行,还不足以使你反省?
6.申徒嘉曰: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
申徒嘉说: 自认为自己的过失没什么大不了的人很多,不辨论自己的过失,认为自己不应该的人很少。
安于自己的境遇并视如命运的安排,仅有德行的人才能做到。
7.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人生诸事犹若后羿张弓的射程内,各有其遭遇,乐天知命,平和安适。
8.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 ?
以全足笑不全足的人很多,我愤怒不已,直至先生这,怒气全消。不知先生用什么善道来洗礼我?或是我自己觉悟的?
9.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 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我跟随先生十九年,从不曾感到我是没脚的人。如今你与我学德相聚,而你却用外在的形体衡量我,岂不是错误的?
子产深感惭愧,恭敬地说: 请不要再说。
第三章
通过叔山无趾与孔子、老子的对话,再次强调应注重道德内养,包容万物,并提出生死一如的哲理。
1.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
鲁国无脚趾人,名叔山无趾,靠脚后跟走路拜见孔子。孔子对他说: 你极不谨慎,以前犯了过错才致如此,今虽来请教,可又怎来得及呢?
2.无趾曰: 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 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
无趾说: 我因不识事理而轻视身体,所以才失去脚趾。今我来你这,还有比双足更可贵的道德修养,我想竭力保全它。
天无所不覆,地无所不载,天地包容万物,我将先生看作天地,怎知先生是这样的。
3.孔子曰: 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 !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
孔子说: 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不进来?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讲。
无趾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 你们要努力。无趾是兀者,仍努力求学来弥补以前的过错,何况身心健康的人呢。
4.无趾语老聃曰: 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以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
无趾对老聃(老子)说: 孔丘还未达到至人的境地吧?他为何把自己当成一位彬彬有礼的学者?并希望他的理论思想能传扬于世,他不知道至人把这些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
5.老聃曰: 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 无趾曰: 天刑之,安可解!
老子说: 你怎么不径直让他了解生即是死,死即是生,可和不可为一体的道理,解脱他的桎梏,这样岂不好?
无趾说: 这是上天给予他的,怎么可以解脱。
备注: 此篇整理于二0二0年 九月读书笔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