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以来,每天一般就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一起吃了。或面条馒头,或米饭炒菜,有时也来个火锅涮涮。吃饭时,大多数是简单聊会天,更多的时候是“食不语”,因为还抱着手机在看。这个流程,每天基本上都一样,实在乏善可陈。
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宰相,下至芸芸众生,自然也要吃饭的。但历史上记载的那些吃饭的故事就热闹多了。
01
特别讲究的孔老夫子
春秋时期,孔子在吃的方面十分讲究,他的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同时鱼和肉不新鲜不吃,食物变色变味不吃,烹调不合适不吃,不到吃饭时间不吃。甚至做到”不饮盗泉之水“。
孔子吃饭的时候,食不语;睡觉的时候,寝不言。尤其是当今疫情时期,更要严格遵守。
孔子同时通过吃饭时的一些小事,提高自身修养,并不忘教育他的学生们。
颜回攫食的故事,就让孔子发出:眼见也不一定为实的感慨: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有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天没有吃饭,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粮食,便赶紧埋锅造饭,饭将熟之际,孔子闻香抬头,恰好看到颜回用手抓出一把饭送入口中。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到我父亲,想用这干净的饭来祭拜他。”颜回赶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刚烧饭的时有些烟尘掉入锅中,弃之可惜,我便抓出来吃掉了。”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非偷饭吃,相当感慨,便对弟子说:“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02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从历史上看,一直到清朝时期,大多数穷苦人民是一日两餐。只吃早饭和晚饭,不吃午饭。
嘉庆年间,北京有一首竹枝词,形容下层旗人,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两餐打发全无事,哪管午中饥与渴。”意思是说,有些旗人没职事没油水,只靠那点儿钱粮过日子,钱不够花,只能吃早晚两餐,中午再饿,也不敢起火做饭。
进入民国,基督将军冯玉祥割据河南,有一天,闲着没事儿,“到前屯走走,问农民每天用几顿饭,他说两顿饭,是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均是小米”。
抗战时期,阎锡山在山西推行新政,整饬吏治,要求各级干部跟农民保持同一生活水准,“饮食定量分配,一日两餐”。
相传唐王播少年孤贫,客居扬州惠明寺木兰院,随僧斋食。日久,众僧厌恶,故意斋后才敲钟。王播闻声就食,扑空,因题下“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闍黎饭后鐘”两句诗。
后来,王播发达了,时间已经过了二十年,他成了扬州的长官,再次来到木兰院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曾经在这里受到的冷遇,他到了木兰院,自然是感慨万分。二十年过去了,这里的一切会发生一些变化,特别让他感慨的是,由于他身份已经发生了变化,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以前所题的诗都用碧纱笼罩保护起来。于是又写下:“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这个故事所以能广泛留传,是因为可以看到人情冷暖,人情因贫贱而冷漠,因富贵而热情,这并不是一个特殊的个例,古今中外,似乎概莫能外。就是说,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人生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贫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贫贱时人人嫌弃,富贵时人人攀附。不过细想一下,这似乎的确并不奇怪,好像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也正因为有道理,所以人们每读到这个故事后,便都会感慨而复又感慨。
警世通言-卷十七-钝秀才一朝交泰,记载了一则故事:
唐朝甘露年间,有个王涯丞相,官居一品,权压百僚,憧仆干数,日食万钱,说不尽荣华富贵。其府第厨房与一僧寺相邻。每日厨房中涤锅净碗之水,倾向沟中,其水从僧寺中流出。一日寺中老僧出行,偶见沟中流水中有白物,大如雪片,小如玉屑。近前观看,乃是上白米饭,王丞相厨下锅里碗里洗刷下来的。长老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罪过,罪过!”随口吟序一首:
春时耕种夏时耘,粒粒颗颗费力勤;
春丢细糠如剖玉,炊成香饭似堆银。
三餐饱食无余事,一口饥时可疗贫。
堪叹沟中狼藉贱,可怜天下有穷人!
长老吟诗已罢,随唤人工道人,将笊篱笊起沟内残饭,向清水河中涤去污泥,摊于筛内,日色晒千,用磁缸收贮,且看几时满得一缸。下勾三四个月,其缸已满。两年之内,并积得六大缸有余。
那王涯丞相只道千年富贵,万代奢华。谁知乐极生悲,一朝触犯了朝廷,阎门待勘,未知生死。其时宾客散尽,憧仆逃亡,仓廪尽为仇家所夺。王丞相至亲二十三口,十尽粮
绝,担饥忍饿,啼哭之声,闻于邻寺。长老听得,心怀下忍。只是一墙之隔,除非袕墙可以相通。长者将缸内所积饭干浸软,蒸而馈之。工涯丞相吃罢,甚以为美。遣婢于间老憎,他出家之人,何以有此精食?老憎道:“此非贫憎家常之饭,乃府上涤釜洗碗之余,流出沟中,贫憎可惜有用之物,弃之无用;将清水洗尽,日色晒千,留为荒年贫丐之食。今日谁知仍济了尊府之急。正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王涯丞相听罢,叹道:“我平昔吴殄天物如此,安得不败?今日之祸,必然不免。”其夜遂伏毒而死。
当初富贵时节,怎知道有今日?正是: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又履危机。此乃福过灾生,自取其咎。假如今人贫贱之时,哪知后日富贵?即如荣华之日,岂信后来苦楚?
03
鸿门宴与杯酒释兵权
吃饭吃的最惊心动魄的是鸿门宴:
《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文章叙述的是秦朝灭亡后(公元前206年)两支抗秦军队的领袖项羽和刘邦在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全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连同赴营以前和逃席以后分为三个部分,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按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这次疫情期间,人们自发减少聚会,打出“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的横幅。
杯酒释兵权就群臣皆欢了: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日。晚朝时,宋太祖把石守信等禁军高级将领留下喝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突然屏退侍从。他叹了一口气,口吐苦衷,说:“我若不是靠你们出力,是到不了这个地位的,为此我从内心里一直念及你们的功德。然而,当天子太过艰难,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我整个夜晚都不敢安枕而卧啊!”石守信等人惊骇地忙问其故,宋太祖继续说:“这不难知道,我这个皇帝位谁不想要呢?”
石守信等人听了,知道这话中有话,连忙叩头说:“陛下何出此言,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呢?”
宋太祖说:“不然,你们虽然无异心,然而你们部下如果想要富贵,把黄袍加在你的身上,你即使不想当皇帝,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这些将领知道已经受到猜疑,弄不好还会引来杀身之祸,一时都惊恐地哭了起来,恳请宋太祖给他们指明一条可生之途。
宋太祖缓缓说道:“人生在世,像白驹过隙那样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贵的人,不过是想多聚金钱,多多娱乐,使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同时多买些歌姬,日夜饮酒相欢,以终天年;朕同你们再结为婚姻,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人见宋太祖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而且当时宋太祖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军,几个将领别无他法,只得俯首听命,表示感谢太祖恩德。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声称自己有病,纷纷要求解除兵权。宋太祖欣然同意,令罢去禁军职务,地方任节度使,并废除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以后,宋太祖还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给高怀德,后来又把女儿嫁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太祖三弟赵光美。
04
也有吃不好饭的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吃一顿饭,去了三趟厕所。这小报告打的。
还有被饿死的国王:
赵武灵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来是太子。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在得到美女吴娃后,就把吴娃立为自己新的夫人。吴娃生的儿子就是赵惠文王。吴娃在短暂的一生里为赵武灵王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但从来没有求过赵武灵王一件事,这让赵武灵王对吴娃感到很愧疚。吴娃最爱赵王何,死前求赵武灵王立何为太子。于是,赵武灵王废掉公子章,而立何为太子。
武灵王及惠王游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北大平台)时,公子章因不满,就发动了叛乱。早对公子章及田不礼的活动有准备的公子成、李兑闻讯,即从国都带领"四邑之兵"赶到,打败了公子章一伙的叛乱,将其党徒全部杀死。公子章兵败,忙逃到武灵王所居住的宫中躲藏,公子成、李兑以兵包围了武灵王的行宫,终于杀死公子章。
赵国法律规定,以兵围王宫者灭族。公子章死后,公子成和李兑商量说:"因为公子章的原因,包围了武灵王,即使撤围解兵,我们也会被灭族。"于是继续包围不解,并下令宫中的人说,后出来的杀头。武灵王所居宫中的人全部出来了。
武灵王想出去,却被士兵拦住不让出。他被包围达3个月,在宫中得不到饮食,饥饿难耐,就掏雀窝捉幼雀生食充饥,终于饿死在沙丘宫中。公子成、李兑诛杀了公子章、田不礼,饿死赵武灵王后,惠王年幼不能治国,于是公子成为相国,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赵国虽安定下来,但国力在这次内乱中已一度受到损失。
闲来无事不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