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缺少“观点”的人,甚至可以说缺少“主见”——如果主见的解释是“自己对事物的确定的意见或见解”的话。一言以蔽之,大概就是感觉谁说得都有道理,却很难将他们的观点进行判断和比较,更不用说取舍甚至形成自己的观点了。
为此,我头疼至极,尤其是在看到各种人尽情阐述他们的观点的时候,真是既迷茫又羡慕。直到最近接触了《大秦帝国之崛起》——一部集结了各种高强度论战的大剧,我才略微有了一点头绪。以下是我的一点愚见,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分析群臣观点时,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准说话者的立场。
他究竟是站在谁的立场上考虑这件事?他的建议究竟是为了谁的利益?找到这些答案,很容易就可以知道哪些观点才是真正具有建设性的,甚至还可以对说话者的品行略知一二。
举个栗子。以下内容仅就剧情论剧情,未经史实考证,各位见谅。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斩杀赵军共四十五万人,欲乘胜追击攻下邯郸时,赵臣楼缓主张与秦和谈,并说服秦相范雎以谏秦王撤兵。期间观点横飞,非常值得玩味。
@秦国
白起:长平战后赵国损失惨重且举国震栗,而秦国士气大振,应乘胜追击,一举灭赵。
范雎(受楼缓游说后):长平战后秦国亦面临国力亏空,继续征战国内风险较大。
光从这段字面上看,两位都是站在了整个秦国的立场上在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是,其背后的利益导向就大不相同了。
白起:乘胜追击是因为时机良好,此时作战对秦军、秦国有利。
范雎:秦国确实面临了国力亏空的局面,但是更重要的是,白起若打胜,便又立奇功,范雎自己的地位就可能会被动摇,因此必须得阻拦他。
哪个观点更有建设性,显而易见。
当然,以上内容也有不严谨的地方,标题里的问题也未能回答。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电视剧本身对角色的塑造过于脸谱化,未能全面展现人物真实心理(当然这个本来也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以及本人阅历还比较少,尚处在各种“想当然”的阶段,还请各位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