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慢慢咀嚼着《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这本书的第四章:路径。文中提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四个路径,分别是:班级领域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资源开发、学生工作内部及其与学科教学的沟通和融合。其中我对班级领域工作这一路径进行了仔细地阅读,并结合最近的班级岗位建设撰写了一篇读后感。但却感觉意犹未尽,因为这部分内容特别贴近我的工作范畴,一些案例总能引起我的共鸣,并指导我每项工作将如何开展?
自从教以来关于主题班队会,我的理解多停留在根据上级规定的范围拟定主题,在根据主题排练节目,每个节目都要精挑细选,耗时耗力,最后进行节目的串联,一节班队会下来至少要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然而对于乡村的孩子来说用时就会更长,因为孩子们从小没有学习舞蹈、唱歌、绘画、口语表达等才艺,排练节目一切从零出发,更有难度。同时对于像我一样欠缺艺术细胞的班主任来说,一节班队会的编排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样的班队会对学生的教育究竟有何意义?作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我对主题班队会有了新的思考。就班级生活中集中性的教育活动而言,我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确定各个年级必须开展的班队活动主题,主题班队会设计时如何建立清晰、具体、可实现的活动目标?如何围绕目标开展有弹性、富有内在联系和层层深入的活动设计方案?如何选用相关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如何推进主题的深化和资源的动态生成?主题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状态与参与状态如何?活动对于班主任深化学生研究、进一步形成系列而有机的主题教育有哪些启示?[1]“新基础教育”在主题班队会活动中强调回归教育之本真,要形成系列性与日常化。不能只停留在“成事”的层面,要有“成人”的意识,并例举了袁文娟老师撰写的《追求真实的班队活动》一文中实践经验。针对真实的班队活动课要体现五个方面:
一、真实的选题
班队会活动的选题要思考孩子们的需要和喜好,不能一味地执行学校或上级的活动安排,应该追求教育的长效性,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阅读,我体会到班队会的主题应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召开班队会,就如同学科学习一样,而不是纯粹展示学生的才艺。
二、真实的角色
班队活动中教师、学生都应该是主体,教师更多地是幕后的支持者、鼓励者和指导者,而学生则是更多地走到前台,成为自主的参与者,感受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每次活动的策划、组织与评价都应该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共同经历,形成“活动共同体”。
三、真实的过程
班队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2]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在活动中展现一个真实的过程: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从成功到失败……总之要有真实的体验,积极的参与,多关注活动的过程,包括前期的策划与组织。
四、真实的评价
无论是课堂还是班队活动,教师的评价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情真意切的表扬与批评才能真正体现活动的真实性。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应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能机智地进行点评。
五、真实的体验
对于学生而言,生命历程中生动、有趣、令人振奋的班队活动,不仅在当时会获得不同寻常的体验,而且还可能成为成长中难以忘怀的记忆、促进变化的契机。[3]所以教师要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真实感受与体验,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节真实的班队会能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能力的提升,更是一种情感的体验,积极主动、自主参与、总结反思,感受自身的意识形态,成长变化。
在阅读这一章节时,发现自己对班会与队会的概念界定不是很清晰,于是借助百度进行搜索,再次明确什么是班会?什么是队会?它们有何区别?
班会是指在班主任领导或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主题组织的对全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是班主任对学生、班级进行组织管理、指导和教育的理要途径,也是学生民主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班会上,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研究、解决班级的各种问题。
队会,又称主题队会活动,是少先队组织领导的、以队员为主题开展的群众性的活动。一般事先拟好一个题目,由各小队围绕主题分工合作,共同筹备、举行集会或活动。队会主题要符合队员的兴趣和愿望,由队员们集体确定。表达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节目表演,也可以用交流经验、表彰奖励、殿览、联欢、演讲、辩论、游戏、竞赛等形式。主题队会是少先队员的集体创作活动,提倡“自编、自导、自演”。当然,它同时也需要辅导员的启发和指导,并且提供必要的建议和帮助。队长和队员要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活动和发挥创造性的能力。
它们的区别在于:队会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要内容放在主导地位,贯穿于队会的全部活动过程中。重在对儿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同时兼顾少先队员智、体、美的发展。而班会则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社会生活知识,是一项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的班集体活动。
队会是由少先队员委员会组织领导的,是少先队员集体创作的活动,在队长的指挥下进行,以少先队员的自动、自主精神为基础。队长和队员有充分的独立自主和发挥创造的空间。班会则是班主任老师根据近期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为了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班级活动。
队会是按照少先队的组织系统,用少先队的组织形式来开展的。常常配合运用少先队的一套特殊的组织形式——队旗、队歌、队鼓号、队列仪式等等。班会则在这一点上与队会有所不同。它没有队会出旗、退旗等内容。
现在本班孩子处于三年级,是他们组织,策划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初始时期,班队会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一种途径,可以有效地从思想、行为上影响学生,所以我要努力带着孩子们去尝试,去探索适合七人班级的班队会活动。
参考文献:
[1][2][3]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121,12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