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读这本书第十遍的时候,朋友好奇地问:“什么书?”我说:“非暴力沟通。”她顿时倒吸一口冷气:“暴力?!”在她的认知中,与暴力相关的是或血腥、或粗暴、或激烈的打斗画面。
一、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所谓“非暴力沟通”,即通过谈话和聆听,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有效的观察,表达自身感受、愿望和请求,同时探寻对方的真实感受,聆听体会对方的需求,进行谈话协商,从根本解决问题。适用于亲密关系、亲子、学校、组织机构、谈判、解决冲突和争论等等。
我说件事情大家就懂了。有次看到一个男孩忽然从卡车上跌落下来,他的母亲慌忙伸手托住了男孩,接着,母亲狠狠吼叫:“怎么不摔死你呢!”明明母亲非常紧张男孩的安危,我也理解母亲想表达的是担心,但这句话却不能让男孩感受到爱。再比如妻子对晚归的丈夫说:“喝死在外面才好。”老师对学生说:“你是我最差的学生。”上司对下属说:“总迟到,是不是不想干了?”这,都是暴力沟通。
若上面那母亲懂得运用非暴力沟通,就可以说:“儿子,我看到你爬上很高的卡车,感到很危险,因为害怕你受伤,我需要保证你的安全,你可以在地上玩吗?
本书引起广泛关注还因为著名的印度思想家甘地,上个世纪,圣雄甘地在印度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独立。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沿用了“非暴力”一词,研究出“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在解决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甘地的孙子还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记述了与祖父的往事,年幼的他被白人打,因为他太黑了,黑人打他的原因是他太白了,种族歧视让他悲愤交加,于是向祖父学习非暴力。
二、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步骤
运用非力沟通分四个步骤:第一步观察,表达客观事实,句式是“我看到……”第二步感受,事实所造成的体会,表达为“我感到……”第三步需要,形成上述感受的原因,可以是“因为我需要你……”第四步请求,向对方提出具体的要求“你可以……吗?”
鲁思・贝本梅尔在《语言是度户》中说“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良方一句三冬暖,语一声六月寒,指责、否定、说教、漫骂、贴标签等等,语言暴力无处不有,以至于我们很多人就或多或少生存在这样一个暴力世界中。
讲沟通的书有很多,比如戴尔・卡对基的《沟通的艺术》,蔡康水的《说话之道》,学诚法师的《好好说话》,《非暴力沟通》的特别之处在于说的是沟通的本质。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在到语言攻击时,也要用不带攻击的问句来完成对对方的观察。
卢森堡曾在巴勒斯坦演讲,当时两国关系紧张,有人发现他来自美国,就有人带头辱骂威胁他,群情激愤之时,他通过“非暴力沟過一步步引导听众,保全了自己的生命,最终的结果是巴勒斯坦人完全转变了态度,请他至家中用餐。
那么卢森堡博士是怎样转危为安的呢?在对方生气时,通过“我看到…,我感到…,你这么愤怒是因为……吗”?专注于探寻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整个过程的关键点在于对事实的描述,一旦对方开始倾诉,事情就解决了一大半,甚至通过示弱的方式,这样的技巧救了他一命。
三、非暴力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
1、倾听别人。人与人相互依存,损人无法真正利已。如果别人感到不安,保持一颗倾听的心态来体会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从而让心灵平静下来。非暴力沟通帮助人们温和地解决人际冲突,以维护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指责往往含着期特,对我们的指责实际上间接表达了对方尚未满足的需要。认真地倾听,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需求,比如“你一点都不理解我”,实际上是对方渴望被理解,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在这种分析过程中,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2、倾听自己。那么如何面对内心的“积怨”呢?非暴力沟通教会我们傾听自己的心声,愤怒时停下来做深呼吸,“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索是什想法让我们生气,我们有什么需求没有满足,平和表达并尽力实现,一且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3、表达感谢。表达感谢也是有技巧的,通常有三项内容:一是对我们的有益行为;二是我们的哪些需求得到满足;三是需求得到满足后的心情。
其实《非暴力沟通》到最后讲的是爱,每个人的爱是藏在心里面,我们撕下这些包裹的东西,让爱直接呈现出来,感激生命的赐予,沟通就变得简单很多。
当到生活中遇到沟通不畅的问题,都可以去翻翻此书,总会找到你要的答案。多一个人了解非暴力沟通,世界就多一份理解和友善,我迫不及待把这本书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