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培计划(2023)”——江西省市县级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工作坊建设能力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学习的第一天。
按照日程安排,上午9:00举行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江西师范大学刘赣洪教授主持。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处处长黄友华和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胡沈明分别讲话和致欢迎辞。此外南昌三中王雯老师作了学员代表发言。仪式结束后进行了合影。
上午9:30,由胡沈明教授带来了第一场讲座——《中小学教师网络舆情素养与自我行为规范》。胡教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展开:教育系统涉网络舆情类别;教师网络舆情素养的主要内容;应对策略。
胡教授将舆情分为了13个类别。所举舆情案例,基本上我都有关注到,其中任何一起舆情落在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因此在网络时代,舆情素养成为了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杜绝舆情发生是自我保护的一项基本而重要的能力。教师不仅要学会怎样教书育人,还要懂得舆情相关知识与规律,防止自己被卷入舆情,深受其害。
在教师网络舆情素养方面胡教授强调:理解全媒体、理解社会心态、理解舆情生态、理解网民思维、关注关键领域、当前政策对舆论的影响。胡教授认为,网络舆情始终都是声援弱势者,因此在舆情发生时,尽量少发声,做一个弱者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想来的确如此。
通过胡教授的众多案例分析,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必须提升网络舆情素养,洞察舆情发酵基本条件,知晓舆情发生基本规律,杜绝教育网络舆情发生。因此作为教师需要谨言慎行,需要培植舆情防范意识,增强舆情防控思维,减少舆情发生可能。
例如与学生或者家长交流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在交流表达中要注意语气、事情表达的前后顺序、观察对方的情绪体验。总之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好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建立了好的关系,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同时务必关注班级群,及时关注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当然自己更不能将有不适的发言发在群里,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下午2:30是江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刘晓艳带来的《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本讲座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教学新需求;核心素养;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如今已经迈入了AI时代,进入了万物互联时代。作为教师,在AI时代,我们应该教学生什么技能?这是刘教授开课伊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刘教授谈到技能堆栈概念,并且认为新时代个性产品由外语+数字+跨界技能+……组成。
这让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文章,由于信息技术的兴起,人们被重新划分为三类:原住民、移民、难民。出生在当今时代的孩子属于原住民,由于在信息技术环境中长大,天然拥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与应变能力。而对于年纪偏大者怎么也无法融入或跟进时代的发展那就是难民了。至于那些通过后天学习勉强能跟进时代发展的就属于移民一族。
作为教师,有必要成为优秀的移民,否则要想成为一名新时代优秀的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关于核心素养,刘教授先从核心素养整体框架讲起,然后分别介绍了语文、英语、数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核心素养。其中谈到七大品质让我深为认可:坚毅、自控、热忱、乐观、感恩、社交智能、好奇心。
另外刘教授还引用了华东师范大学李政涛教授的“学会”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学会改变、学会跨界→跨以成人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2022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最为核心。做人,确保“德立”,求知,确保“树人”。学会做人,进而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求知,进而学会改变,学会跨界。李政涛教授特意明确提出“学会改变”“学会跨界”,则是强调在AI时代带给大家的时代挑战,只有适应改变与勇于跨界才能与时俱进,勇立潮头。
作为教师,是下一代的培育者,是下一代的引路人,要想培养出具有改变意识,富有跨界思维的新时代创造者与引领者,毋庸置疑,自己应该首先成为“学会改变”“学会跨界”的人。与时俱进,才是“师”之本色。不然何以为师。让我们砥砺前行,做一个AI时代的不愧于为师的教育者与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