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一段95版的《神雕侠侣》片段,内容是黄蓉和李莫愁比武,李莫愁败后恳求黄蓉不要伤害她抢来的小婴儿,殊不知那个婴儿正是黄蓉的小女儿,后来的郭襄。「现在想来,郭襄这个小女孩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不简单。」
李莫愁一生杀人如麻,心狠手辣,没想到被一个小婴儿折服。我很喜欢这种反差,金庸剧中有很多这样的“反差”。
小龙女清清冷冷却和最爱热闹的老顽童成为很要好的朋友;她戒守门规,直到为了杨过收男徒,出古墓。
《倚天屠龙记》里殷梨亭最后娶了情敌的女儿,叫杨逍一声岳父。
提起杨逍,他放荡不羁,美女如云,调戏了纪晓芙,她却一生不悔。更将女儿取名为杨不悔,「不悔」这个名字太美,人生本是患得患失,憾事叠加,若能不悔,那是绝美。要有多大的智慧,才能将一生无悔啊。
但是所有的“反差”里面,最痛恨尹志平侮辱小龙女,如此禽兽之事。任何理由都不接受,绝不原谅。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生在道觀里,偏偏动了色心;但他被赵志敬威胁时又绝不卖国求荣。他侮辱了小龙女后整日忏悔自责,最后小龙女危难之时,又舍命相救,一死了解自己纠结痛苦的人生。 临死之际,什么也不顾,只想求小龙女一句原谅。可就算他为小龙女而死,我也不认为这是爱。当小龙女对过儿说「姑姑的清白已经被此人玷污,可他刚才舍命救我,你也就不要在难为他了,总之是自己命苦…」她无法原谅也无法面对,只能叹一声命苦~
说到这个又想起来,全真教的老顽童年轻时也是破格和瑛姑一时忘情;少林寺的虚竹也和西夏公主破了戒,虽然是天山童姥的「逼迫」但他也就心甘情愿的还了俗。我想金庸大作家的心里肯定是有些什么特别情愫的,才会制造出这些「反差」。
什么名门正派,什么魔教魔头,都不过是标签罢了,都是客观罢了。那些名门正派里一样有奸险小人,所谓的魔教里面一样有侠肝义胆。好像偏离主流认知的人群,总会被质疑刁难扣帽子。
金庸武侠里,还有一个人物,甚是喜欢。东邪黄药师,精通五行术数,满腹经纶,武功造诣非凡,一身不被礼教束缚,最讨厌那些繁文缛节装腔作势。外人眼里他亦正亦邪,行事乖张,狂傲不羁。我眼里的他却对冯蘅用情至深,行事邪得来又不失潇洒,有大气节,绝不偷鸡摸狗,独有一番腔调。对错正邪在他心中自有分晓,不需旁人理会。看似孤傲,实则至情至性。只是他的至情至性只有和他在一个维度的人才能感受到罢了,就像他和杨过一见如故,交谈甚欢。
所以古今都好,那些喜欢给人扣帽子贴标签的人,多么狭隘。所有的事物永远都是在变的,只有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真理。
小时候看电视剧只看男女主角漂不漂亮,看他们谈情说爱,瞎看热闹。
成年些再看会看故事剧情,看配角演技,看副线内容,常常被配角故事打动到。
现在长大了,又变回去看男女主爱情的故事,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也不是经历了多少事,但就是有了代入感。
所以来来回回,难断的还是一个「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