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正面管教日记
昨天分享了自己清明小长假发飙的故事。阅读量一下就飙升了。
原来,大家还是爱看冲突啊…….
冲突是调剂,生活的主旋律还是美好而祥和的,毕竟我是个用正面管教态度来教育孩子的理论+实践型妈妈嘛!
其实对我来说,最难解决的是自己的情绪。我有很多好的办法和工具来和孩子沟通和交流,我学习它们,分享它们,让自己在学习和分享中不断成长。我也有不错的自我觉察,敢于反思和总结,然后带着问题向前看,我的偶像是阿德勒,我信奉看向未来和解决之道的哲学。
然而,情绪是你不知道藏在身体哪个部分的潜意识。可能是内在小孩的一次带入,可能是疲劳过后的一次停顿。
修行还要继续,现在的我能做到的,是缩短自己的觉察时间,接纳自己有情绪,尽快和自己的情绪和解,不因情绪造成更大的问题。
其实小长假那场发飙,已经有点过火了。即使孩子已经哭成泪人,我依然没有停止下恶毒的语言。
这是有伤害的。
可是已然发生了。
后悔也没用, 能够冷静下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那么就开始改正吧!
当天晚上,我就和女儿坐下来,一起做日常惯例表。
日常惯例表是正面管教的一个经典工具。其实很简单,就是帮助孩子养成确定的计划,什么时候必须完成什么事。这件事可以是某一时段的习惯,比如说睡前惯例。也可以是全天的,或者更长时间段的计划。当然了,我们不赞成对太长时间,做太详细的计划。因为计划很难赶上变化。
这是时间管理的哲学。
我的理解是,最好的计划,是把计划变成仪式,仪式感对人来说,是生物钟,更是内心的尊重和敬畏。一个人也更容易从固定的意识里寻找到确定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一天当中被作为仪式来执行的事,不能太多,需要这么做的,必然是非常重要的事。
比如,我自己五点起床,起床的仪式是在朝夕日历打卡,然后做一张图片,发送到朋友圈。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的心和身体都慢慢苏醒,然后就可以开始美好的晨间生活。而晨间我并没有继续给自己太大压力,有时候是健身运动,有时候窝在沙发里看书,有时候做一顿美味早餐,整理厨房或是打扫卫生,如果精神特别饱满我会工作,如果某一天有些疲倦,我也可能只是刷刷手机听听喜马拉雅。 并没有一三五健身二四六读书这样死板的硬性要求。我的目的是先坚持早起,把晨间变成和自己独处的美好时光,那么我做的任何事都是我愿意为之付出时间和自我的。
记得小时候,一到放假就会给自己做计划。总是排的满满,风格一般都是:
7点:起床
7点10分:早读英语
7点40分:吃早餐
8点:写作业
……
恨不得把时间精确到秒。
其实毫无用处,一定不会完成。随便上个厕所、喝个水时间点就对不上了。
刚刚学习正面管教的时候,我对这些还很懵懂,真正搞明白,是自己在践行时间管理的道路上真的做到之后,才有了比较详实透彻的了解。
说的再好听,也只是说说而已。行动才能成就意义。
说远了。 回来。
这一次的日常惯例表,是为了规范出姐姐每天必做的事。我们首先头脑风暴出她必做的那些事。
我们列出了以下事项: 写作业、记日记、眼睛治疗、听英语、读书、运动、弹琴、洗漱(她有时候会偷懒不刷牙,和我一样)
在这些事件里,读书和运动是她会自发自愿去做,不需要定量完成的事,所以去掉。
这就剩下了: 写作业、记日记、治疗眼睛、听英语、弹琴和洗漱。
其实我依然觉得有点多,但看来看去都不能少,而且这些全部都是这段时间我没太操心,都出现了坚持不到位现象的事。 我们合计了一下,发现早起治疗眼镜和听英语可以一起进行,写作业和记日记都可以在放学后完成,弹琴的目标很简单,基本上十分钟可以完成,就剩下洗漱了,似乎不难做到。
于是,我们将这六件事按照一日时间顺序画成了一幅思维导图,贴在了醒目的门上。并不是精确的时间节点,而是大概的完成时间,早晨、白天、还是晚上。这即给了孩子足够的自由度,又在合适的时间提醒她做这些必做的事。
长假后第一天:她只做了治疗眼睛、听英语、写作业和洗漱。 生生的忘记了记日记和弹琴。
其实这足以见得孩子已经在这段散漫的时间里,丢掉了这些好习惯。不过我依然表扬了她,因为她记得治疗眼睛时让我帮她放英语磁带。我们躺在床上总结哪个时间段做了合适的事,她表示让我第二天早一些叫她起床,好在早上完成所有眼睛的治疗。
长假后第二天:她做了治疗眼睛、听英语、弹琴。忘记了英语录音作业、记日记和洗漱。
这一天是她们学校的无作业日,所谓无作业,是没有需要写的作业,但是英语的读和背是要录音完成的。她只想着“无作业”,回家就开始啃她的小说,陷入自己的世界里。完全忘记了记日记这回事。 而晚上出去运动完,一身的汗,回家就赶紧洗澡,洗完却忘记了刷牙。
睡前我只让她补上了英语作业,没有强迫她记日记。她自己总结道:“日记可以在学校完成,这样回来就不会忘记了。”
别看只是六件事,想每一天都按部就班的完成,竟然也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姐姐还没有一天完全做到六件事,但她已经开始自己操心要完成,想完成,这就可以了。
今天早晨6:45我叫她起床,她翻了个身,就坐了起来,立刻起床洗漱,治疗眼睛。
其实孩子也喜欢生活在确定、规律的生活里,只要稍稍加以引导,她自己就可以做的很好。
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完美的完成六件事呢?
反正,弟弟已经开始嫉妒起门上的惯例表了,要求给他也做一个。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