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七日创世,但影片中的空巢老人与鱼、鸟、孩子间七日的故事却并没有带来新生,而是曲终人散,心生寒凉。
长期以来,中国的观众习惯以剧情的好坏去评判影片的好坏,以导演用镜头叙事的能力去评判导演优秀与否,太多人没有意识到镜头不仅只是可以用来叙事的。邢健导演说:“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通过镜头来反思人性。”在此方面,《冬》是一部极具探索性的优秀作品。
影片中的室外之景色彩滤得十分干净,视觉上刺眼的纯白直接地转化为温度感觉上刺骨的严寒。大面积的白色之中黑衣老人如同近乎被白雪吞噬的困兽,渺小无力。而到了室内,灰黑色的主色调上却加上了淡淡的黄色调,区分了与室外的温度却没有抹掉灰黑的房间内老旧、枯燥、压抑与禁锢的感觉。黑色总在传递着沉默、严肃、悲哀、罪恶甚至死亡的象征之意,不过影片《冬》中的死亡又被引申为了轮回之意。也因此,两双碗筷、两床被子、对过往的回忆、老人的贪欲、时钟……这些具象的体现反复出现在了黑色调的室内。看似普通的黑与白,其实却是最适合这部影片主题的色彩。简单的黑白交织,却能交织起明暗、冷暖、善恶、离合……
《冬》虽然没有任何对白,音效也依旧是十分出彩的,尤其是影片配乐中采用的古琴演奏。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宽广,音色含蓄深沉,表现力极强。三种音色,天音飘逸空灵,宛若天籁;地音深远浑厚,如钟磐之声;人音细腻忧伤,如人吟唱。这三音与影片情节的结合实为相得益彰,影片也更具张力。古琴的运用更使得影片耐人寻味、意蕴悠长。
影片的立体空间感为了突出那份骇人的孤独,处理的封闭而禁锢,但思维空间感却非常开阔。影视创作中的失语才往往表示的对真实的透视,那么导演在最初的构想阶段就已经把影片抬上了较高的高度。青年导演虽有还不够成熟的地方,但呈现的结果却着实让人惊喜。短短七十分钟的对老人、鱼、鸟、孩子的七天的勾勒却让人感觉如同看到了老人的整个人生。以空巢老人为引,蕴含的却不仅是社会思考,那份摄人心魄的孤寂之感背后酝酿的却是人性的贪婪。老人把自己拥有的最好的东西都毫无保留的给他最爱的,为了取悦小鸟杀掉了鱼,把鸟烤给孩子吃。杀掉鱼的那一刻鸟被孩子捕走,鸟被吃掉后孩子最终还是离开了老人……命运安排了那样美好的相遇,却同样安排好了破碎的一切。其实,不曾相遇、不曾拥有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原本的仅仅是垂钓与放生的简单生活,却因为老人对于陪伴的贪婪要一次又一次承受那份失去。老人的境遇固然可悲,然镜头中的一切却愈发让为着人性的贪婪而觉悲凉。
终是曲终人散,在老人心中,他心爱的孩子已经坠入冰洞,老人再一次深陷孤寂。而镜头中,那片茫茫的白雪之上却出现了一排黑色的脚印,还未长大的孩子蹒跚而行消失在漫天的飞雪之中。孩子的背影在苍茫的雪地之中看起来如此弱小,如随时会被风雪吞没让人不免为之担心。每个人都总会踏上孤独的旅程,似是轮回一般,我们对前路未知的孩子的担心,又何尝不是在担心着自己。
冬,四时尽也。已是终结,却仍有春的希望。四季往复,或许只是一次又一次重复的轮回。我们已经看到人性中似是永存的贪婪,却仍在最后以梵音作为祈祷与呼唤,这也承载了导演最深的期待。这里,镜头并不仅仅在叙事,而是用其独有的美与力量深入地描绘了一个镜子式的空间,那样具有探讨性,那样具有感染力。跳出戏剧美学也同样可以拍出好的作品,而镜头也往往具有更多值得探索与发掘的力量。
虽是剧终,余音未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