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非常忙碌,每天都在努力地做事,一件接着一件,感觉一刻也不能停不下来,一天恨不得能有48小时。
确实,他们很勤奋,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希望通过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但需要警惕的是,这类人往往陷入了低效的勤奋当中还乐此不疲,明明做了很多工作却收益甚微,最后搞得身心疲惫,却又无可奈何,还以为是努力的程度还不够,却不知早已掉进低效勤奋的怪圈。
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结果当然没法知道自己应该知道什么。想要走出低效努力的魔咒,我们首先要知道魔咒的存在,然后才有办法解开。
我就认识这么一位朋友,看得出他很自律,也很上进,不打游戏不刷剧,早上起来先背半小时单词,完了晚上还去跑个步。有一天我问他,你这么勤奋,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一定是个很优秀的人吧,他听完后有点沮丧,一脸愁容地说,其实他看似这么努力,一刻不肯放松,在别人看来确实应该很厉害,但他心里清楚,他没学到多少东西。
也就是说,很多人看似勤奋的背后,其实做的多是无效学习,他们只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如何有效学习,才是关键。我们以往的经验,想要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那就不断重复练习,一直到熟练为止,比如一万小时定律,其实大多人对一万小时定律有所误解,以为只要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重复练习,就能获得回报。
事实上填鸭式的记忆以及重复练习是低效的,就像学英语一样,很多人的方法就是死记单词,每天不断地输入单词,强化记忆,恨不得把整本英语词典都装进大脑,可大脑毕竟不是电脑,大脑是擅长遗忘的,这样重复背下来,没多少人还记得十天半个月前自己看了什么,这也是他们学不好英语的重要原因。
脑科学最新研究表明,人脑的运行遵循一个“遗忘曲线”,大脑接收的大量信息,有70%左右会在极其短的时间里被遗忘,剩下的30%左右会被缓慢遗忘。
谁还记得自己一周之前的早餐吃了什么,中午又去了哪里,大脑会主动忽略这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以节省能量。人的基因本质上是懒惰的,能不动就不动,能节省能量就绝不会耗费,这在人类早期生存时代是有利的,毕竟食物匮乏,减少能量消耗就等于多了一丝生机,虽然现在人类早已不再生活在那种远古时期,也没有了食物缺乏的威胁,但这种省流的基因程序却保存了下来,而且影响着每一个个体,因而大脑也是天性懒惰的,这也造成了大脑擅长遗忘的特性。
这时,被人们推崇的重复练习学习法还那么有效吗?喜欢阅读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明明读了那么多书,还是没有什么提高,感觉还是在原地踏步,久而久之,我们甚至会怀疑,读书真的有用吗。
其实仔细一想,不是读书没用,而是读过的书都忘得差不多了,有时候刚读完下文就忘了上文讲的是什么,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喜欢的书,读完后基本没记住书中的内容,再过一段时间更加没什么印象了。
放心,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极少数过目不忘的奇人,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一种状况,毕竟,这是基因装载到我们身上的程序,常人怎能突破基因的限制呢。
所以,当我们如饥似渴地大量收集书本的知识的时候,大脑也没闲着,它也在大量地遗忘,而我们仍满意地享受着这种正在读书学习的喜悦和成就感之中,直到后来猛然醒悟,原来,我们并没得到什么。
这种状态就是重复练习的输入状态,重复练习就是往大脑里不断输入某些信息,实际表明,这就是低效学习,也是很多人每天忙忙碌碌,却没多大见效的真实写照,因为这种状态下,重复再多,花费再多的时间,到头来也是要遗忘的。
重复练习就像往书房放书却不分类一样,每次都放进去一些书,把他们堆在一起,放得越多,书房会越乱,当你想要某本书的时候,难道要一本一本地去查找吗,这当然是低效的,好的方式当然是在书房分门别类的整理出一个书架,让他们对号入座,摆放得井然有序,要找那本书直接去相对应的门类搜索就行了。
那怎样摆脱无效勤奋的魔咒,防止踏进重复练习的泥潭呢,那当然是在学习方法上建立一个搜索引擎了。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彼得与其他两位心理学家在合著的畅销书《认知天性》中表明,跟重复练习相比,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检索练习。检索练习就是在脑中建立一个搜索引擎,化被动重复为主动搜索。
比如在学习一项技能时,不要想着先把这方面相关的所有信息都看完记住,也记不住,而是在大概了解整体大纲之后,首先去练习跟应用,然后遇到困难后再反过来去检索,收集解决问题之道,这样的检索练习能让大脑记忆更加深刻,也不容易遗忘。
就像游泳一样,重复练习会要求在教科书中学完所有的知识,懂得所有的游泳姿势再下水,但我们知道,即使懂得再多,不下水就永远学不会游泳,检索练习与之的区别就是,检索练习会要求先下水,也许在下水练习的过程中,会呛水,姿势也不怎么正确,但下水了才能亲身了解这些诸如呛水的感受,然后摸索出游泳的门道。
检索练习才是学习的正确方法。当遇到有人在朋友圈不停地晒他的各种计划时,保持警惕,很有可能他已经陷入了这个误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深陷其中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基因的原因:大脑喜欢偷懒。重复地大量输入各种信息,往往只是被动的,它无需消耗太多能量去考虑什么,只管接收就行,因此被动地接收当然比主动检索要轻松得多了,我们很容易相信,轻松有效的学习才是正确的方法,检索是一件苦力活,我们谁都愿意选择“轻松有效”的方式,事实恰恰相反,当大脑被迫进行检索工作时,所学的东西才会更牢靠,检索的方式会有痛感,毕竟,学习本来就是反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