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完又荒废了一个月,终于在导师大人的催促下回到图书馆看书,学习怎么做数据,弄语料库。假期已经开始,图书馆里都没什么人,我对着桌面上的书和文献,脑子里和寝室的书桌一样乱。
如果每天只带一本书来图书馆,大概能好好阅读,学点东西。以前总带着一背包一手提包的书和文献来图书馆,最后却只看了kindle上的《嫌疑人X的献身》。后来放弃了小说,倒也放弃了图书馆。
如果只看一本书,一篇文章,就可以写一篇文章,那该多好。不用参考几十篇文献,不用看别人说了什么,随便写点感想。对,就跟本科的时候文学论文一样,跟中学时的读书笔记一样。随便一点多好。
我并不惧怕写作本身。事实上我是个话唠。我惧怕的是有规矩的写作,要克制自己。这种克制一方面带来太多快感——谨慎地找到词汇,面向观众的写作,有成果的写作,有贡献的写作;一方面又内耗较大不能持久。总没有简单有效的事,就像找工作,『钱多事少离家近』?想得美。
脑子里有几张未成形的导图:关于论文要做的事情,隐喻方面、语料库方面、意识形态批评理论;关于自我成长要做的事情,了解自己、实习、学术;关于维持亲密关系,与人相处、修炼性格。章鱼的触手一般往外延伸,却没有定型,看不到末端,时隐时现让我不安。
许多开始的事情还没有成果,我却想简化生活,看什么《断舍离》、《生活的减法》。想着如果只看一本书,那么一定能学好 ;只和一个人玩儿,一定会培养好关系;只培养一个爱好,一定可以成功。
并没有。做文章不可能只看一本书,一份材料,触手上忽闪忽闪的地方还需要提供营养,别没事消失到不知哪个次元去。是一条一条要走的路,需要修缮阶梯。人际关系哪是办完事就能再见的,还得打招呼拜年时不时惦记着得送送礼。至于爱好,你丫不得先写完论文毕了业有学上么。
Resolution也是。08-13年其实都实行得不错,至少记得年年总结。到14年因为老烂腿和没动力,想起13年那个分了好几个大模块,每个模块有分目标的新年计划,就觉得累,于是只计划要养伤和找到方向。伤倒是养好了,顺手还牵到男友一枚,方向却越来越迷惘。15年直接跳过resolution一环,浑浑噩噩就到了今天。16年的计划还没有列完,已经有一两千字的东西不知道怎么组织。
去年看《Inside Out》,结局中总部换上了更高端的控制板,Joy说「她12岁了,还能有什么问题呢?」
It’s complicated. Gotta learn to live with t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