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文 明月姑娘
当我还在思考今天的晨间日记写什么的时候,我意识到已经不能再拖延了。
翻看了一些之前的读书笔记,是去年6月开始陆陆续续读过的一些书,都是些宝藏。但是没有派上用场的宝藏就如同垃圾一样,对拥有宝藏的人来说是没有价值的。
一、“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这里想到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农人拥有一个庄园,他问上帝怎样可以获得财富。上帝告诉他: “只要你能在高山之间找到一条河流,而这条河流是流淌在白沙之上的,那么,你就可以在白沙中找到钻石。”
于是这个农人卖掉了他的庄园,开始情寻找宝藏。他几乎走遍世界各地,见到高山之下有河流,就废寝忘食地开挖。但最终,他一无所获,还死在了挖掘钻石的工地现场。
几十年之后,庄园的继承人有一天牵着他的骆驼到花园里去饮水时,突然发现在那浅浅的溪底白沙中闪烁着一道奇异的光芒,而那就是当初那个农人苦苦寻找的宝藏。
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可能会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叫“钻石就在你家后院”,而后院就是我们的内心。
二、你与牛人的差距在哪里?
这个故事跟我们现在大多数人多么相似啊,好多爱读书的小伙伴不断地找新书,买新书,看过一遍就从此永久珍藏起来了,却忽略了“好书要读三遍”这个真理。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根本就不缺知识,免费课程也好,付费课程也好,都有它们的价值。
可是不缺知识,为什么还是不能像有的人那样厉害呢?为什么别人就可以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呢?为什么别人的文章有那么多人阅读呢?为什么别人的文章总是能提到大多数人的痛点并且还能给出答案呢?
我们与别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我想了一下,答案是我们缺乏思考,注意,不是缺乏思考的能力,而是缺乏思考的主动性。而思考,是一种习得性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思考,变得喜欢思考,爱上思考,会思考。
三、知识焦虑时代,你焦虑了吗?
我们以为的多读书就是好,其实也是普遍流行的观念,甚至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习俗的大众思想。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书读得多,就说明你学到了很多,更不能因此来吹嘘你的厉害。那些真正的牛人,从来都是深藏不露,从未停止过虚心学习。
而他们真正厉害的地方是,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他们懂得如何把手里现有的资源实现用途最大化,而不是做那个故事中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庄园,却死在了别处。
知识焦虑时代,越是想要学得多,越容易焦虑。而越是学得多,心里的负担也越重,尤其是没有自己的思考框架和知识体系时,各种知识交织在一起,更是乱成一团。这时再加上外界不断涌来的信息,就更容易心慌意乱,手足无措,被淹没在知识的洪流里。
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那为了缩小与榜样们的距离,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有句话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像这样的人学习。
《人生效率手册》里讲过一个法则,叫“7个人法则”,就是找到7个你最想要成为的人,然后分别列出他们身上的三个硬本领,出现次数最多的三个,就是你现在需要学习的能力。
而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牛人,只要比我们厉害的人,都是我们的榜样。孔子这句烂的俗透了话:“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就是真理啊。关键就在于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学习什么样的本领,再链接到拥有这些本领的牛人,进入他们的圈子氛围。
这些都不难,准确地说,是外在的一切都不难,难的是改变我们自己。自己改变了,外在的一切也就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影响了。因为此时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有了选择的权利。选择安于现状,还是渴望卓越,全在于自己。
这里先分享一个思维方式:
五、迅速看透问题本质:黄金思维圈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便是:你遇到每一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
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利用黄金思维圈,我们先问why,知道了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再问how,如何去做,怎么实现目标。而what,是事情呈现的表象,需要我们客观评价和分析,并且思考。
所以,重点是,“how”是什么呢?
既然知道了“砖石就在你家后院”,也就是榜样就在身边,资源就在手里,我们需要的就是像榜样学习,同时利用已有的资源。
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你就有成为像他们一样的可能。而利用已有的资源,不仅可以节省一大笔钱,还可以省去我们寻找新资源的时间和精力。
明月最不喜欢的就是找东西,而这个次,我寻找了好久才找到这句话:“人生,我们总是花很多时间在寻找上面。不管是有形的东西,还是无形的东西,我们都在寻找。”
当你在找笔的时候,别人可能用你找笔的那个时间赚了几个亿。老实说,寻找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浪费”。
六、哪两步?做什么?怎么做?
那么,“how”到底是什么呢?像榜样学习,利用已有资源,这未免太笼统了,我们都想要一个具体的方法,做什么?怎么做?
其实,我们与牛人之间的差距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缺乏耐心,而珍贵的东西往往都是最后才出现。
所以,有耐心的小伙伴看到这里,离成功就不远了。
01.你有自己的“蜗牛阅读器”了吗?
首先,我们要利用工具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知识框架,列出要学习的主题。
然后,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将平时积累的知识再次阅读一遍。一边阅读,一遍重新整理归类,最后再加上标签,方便以后用的时候查找。再次温馨提醒:尽量不要浪费时间在“寻找”上面,这真的是一个很伤心很恼火的事情。
其实,我们整理旧有知识的同时,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不仅把宝藏开发了出来,还让宝藏的价值体现了出来,更可贵的是我们还构建起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知识库,以后就可以随时用了,就像有了我们自己的“蜗牛阅读器”,再也不用付费买知识啦!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拿我自己举例吧。为了提高写作和绘画的水平,我就给自己建立了【明月的写作课】,【明月的绘画课】,然后平时看过的相关内容,总结起来,收进它们里面,有事没事翻出来看看,再用起来。
还有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关于哪一方面的,添加标签,比如“坚持”,“读书”等。书到用时方恨少,内化到心里,才能不用再寻找。
利用现有资源学习就是这么简单啦,当然,人不能局限于固有认知,也不能安于现状,我们还要多观察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与旧的知识向连接。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在打扎实根基的同时不断注入新的源泉。
所以,第二个方面,我们如何向榜样学习呢?
02. 创造,从模仿开始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如果哪一天累了,乏了,迷茫了,抱怨了,意志消沉了,你就去看看你的榜样在干嘛,她的生活,她的工作,她的努力,总能像一支兴奋剂,给你力量和鼓励,继续向前,坚定不移!
看看导师们的朋友圈,看看他们的文章。不是看了就过了,来了又走了,我们要去思考,要去总结。他们的文章怎么写的?有哪些值得我们记录下来的?金句,人人都可以用。这不是照搬下来,而是知识的迁移,是一种智慧。重点是要有自己的思考,没有思考,迁移也就没有了意义。
拆一本书太慢太难,我们可以从拆一篇文章开始,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文章的框架,记下主题,摘录金句,把其中的方法用起来的同时,也分享出去,这样就实现了输入到输出的循环,同时又沉淀了自己的知识宝库。
其实,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模仿+思考的过程。
七、送给正在努力的你
知识学不完,聚沙才能成塔。我们无需着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而我们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看到最好的自己。
晨间在行动派里听到一句话:“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现在,我想把它以这种方式送给大家:“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为自己努力,而你的努力,值得被尊重。”
我是明月姑娘,读书,写作,画画,手帐爱好者;喜欢英语,日语。
文字就是我的故事,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东西,在写写画画中找到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