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人天生是喜欢安定的,这估计是受到了传统儒家的影响,骨子里就不喜欢大动干戈,无论是举家迁徙,或是地域争锋,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会改变现状。
有文章谈到,如果真的要远走他乡,其实有两个原因,一是追梦,二是逃难。
追梦自然不用多提,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这点内心的渴望背井离乡,人口迁移这件事,从来都不稀罕。
2015年底,北京的人口已经突破了2171万。
事实上,北京现在绝大多数都由北漂一族组成,真正的北京本地人非常少,但要统计出一个极为精确的北漂数据却很难,因为这座大城市的人员流动性极大。
但可以得到一个估算,数据表明,北漂和北京本地人的比例是9:1,北京人只占10%,而北京常住人口1960万,暂住人口2200万,每天流动人口300万。
在北京,每年要有近200万人来到这座城市,每年又有20万北漂离开。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单就每天流动人口的300万,就已经抵得上我的家乡山西太原的总人口数。
而在这样庞大的大数据面前,是否能够将近千万的北漂人,都归于因为追梦才来到这座城市,实际非常难说。
至今还没有一项统计,来论证人类的迁移是因为所谓的梦想,但纵观历史,却总能够看到但凡迁移,都是因为逃难。
拿我的家乡山西来说,曾经晋商文化享誉天下,晋商富甲一方,留下无数的文化遗产,人们浏览历史遗迹,聆听尘烟往事,实际上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最初晋商的起源,是因为穷。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物资匮乏,百姓拮据度日,眼看天灾人祸不断,再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要饿死,于是一批人带着当地的特产远走他乡,去做生意,以物换物,最终成为一股潮流。
而我们更加了解的闯关东,最初就是清末年间,战事不断,又遭受洪涝灾害,匪患横行,饥殍遍地,迫于无奈,背井离乡,到稍微富裕的地方去讨生活。
到了现代,北漂也好,沪漂也罢,都是当代的闯关东。
02
新世相前段时间推文,讲述了几个小城市人的故事,提到一个观点: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你应该在配得上你野心的地方生活。
而在中国,配得上野心的地方估计就是北上广深,但是在这里生活的人,可能具有配得上这些城市的野心,但未必有配得上的能力,或者说,他们来到这座城市的原因,并非只是野心。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老薛,来北京4年,她就是典型的“不得不来北京”。
老薛的家在江西农村,还有一个弟弟,父亲已经去世,弟弟也结婚生子,母亲开了一家小旅馆,日子也算安稳。
一家人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老薛的婚姻大事,整天吵着嚷着要给老薛找对象相亲,但她却总在抵抗。
多年前她们同学聚会,看着同班同学大半都已结婚,有的抱着孩子来参加聚会,谈论东家长西家短,老薛第一次对自己的人生产生的怀疑。
她曾说,眼看着自己就要过上这样的人生,心里总是觉得不甘愿,不想一过25岁就活得像是中年妇女一样,和我的同学一样。
但是老薛自己非常清楚,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专生,没有相貌,没有才华,可以任性的理由几乎为零,她每天坐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终于,自我的疑惑和家人的逼迫,让她踏上了北漂的道路,成为了北京千万北漂一族中的一员。
在北京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这座城市从来不缺人,更不缺人才,老薛活得捉襟见肘,每天数着自己的薪资过日子。
但哪怕是这样,她都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小县城里。
她对我说,我之所以来北京,可不是为了什么梦想,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过过小日子,但现实不允许,家人又不理解,我只能远走他乡,躲个清静。
于是,躲开家人,陷入了另外一场焦灼之中,老薛的道路,依然不光鲜,更算不上多么平坦,她只是躲开了一时来自原生家庭的绑缚,却躲不开北京这座城市的现实。
老薛说,过一天算一天吧,实在混不下去了就回家,老老实实找个人嫁了,一辈子就这么过去罢了。
03
但实际上,北漂一族当中,有许多人都动过放弃的念头(包括我在内),想着干脆回家,大不了重新开始。
但这谈何容易?
一个现状是,许多北漂一族,有家难回,你没有办法心安理得的回去。
我认识另一个朋友叫阿宽,他是同性恋,来北京10年,已经算在这座城市扎住脚跟,但他坦言,自己从来没有一刻认为真正属于这座城市,或者挺着胸脯说我是北京人。
阿宽是设计师,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新媒体运营公司做各种设计和海报,这已经是他换的第四份工作,薪资待遇都不错,工作氛围也很好,他很满意。
但北漂十年,依然买不起房子,依然没有车,依然没有多少存款,每天挤着地铁上下班,生存的压力时刻鞭策着他。
而他觉得更悲哀的是,他还没有对象,已经空窗近5年。
我没有查到相关数据,但看到一则报道说,在北京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同性恋倾向的人,而一款同性交友软件的数据,光是北京的下载量就超过了200万,咨询达1.1亿条。
阿宽也有各种同性交友软件,身边也不发同性朋友,但就是找不到对象,在这一点上,他和异性恋并无区别。
而因为自己身份的特殊,加上社会的偏见和不理解,让本来已经身心疲惫的他,早已没有了退路。
他至今未出柜,家人隔三差五打电话来催婚,他没有办法和家人直说,更没有勇气去面对其他亲戚质询的目光,他已过30岁,从来没有过安定感,更别提要做这座城市的主人。
对于阿宽而言,有家不能回,就是自己心头最大的痛。
北京很大,人人都忙着自己的事情,没有人顾得上关注自己,你是异性恋也好,你是gay也好,你是什么也好,都无所谓。
但在家乡,别说同性恋身份,就是晚结婚几年,别人背后议论的唾沫也能将自己淹没。阿宽自己心里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没有退路的他加倍工作,努力赚钱,只期待能够在这座城市有真正的立足之地,而立足无非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但阿宽坦言,看着北京的房子飙升,自己的内心实际上已经不抱更多的期望。
他说,过一天算了一天吧,先把今天活好活舒坦了,再去考虑明天的事情。
这句话竟然和老薛曾经说过的话不谋而合。
它所代表的,是许多北漂的心声,未来看不到更加光鲜的出路,退路也早已被自己堵死,只能忍着头皮在这座城市生存。
先留下来,然后再去想其他的问题。
04
经常会有人不解,你们在大城市生存,买不起房,又结不了婚,干嘛还要呆着?为什么不回家?安逸真的有那么不好吗?
说实话,安逸真好。躺着就是很舒服啊。
但是,他们(包括我)回不去了。
我曾看过一句话:站在两头的人,总是彼此羡慕和向往。
还有一个真相是,所谓的远走他乡为追梦,是很多在他乡的人,为自己的远走镀上一层滤镜,好让自己的逃离,看起来高大上和理想化一些,也自我安慰,万一哪天真的实现了呢?
梦想其实不值钱,逃难更是难以启齿,两者权衡之下,还是追梦更好听一些,也更能被自己和旁人接受。
北京很大,能够容纳各种各样的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都可以生存下去,曾有人说,这座城市如此包容和宽广,能够接受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事物。
但我却觉得,北京的宽容不在于它的胸襟,而是它的冷漠。
这种冷漠是大城市的通病,因为冷漠,别人的事情与我无关,因为冷漠,看似能够接纳一切,因为冷漠,你的荣光和眼泪一样,都是转瞬即逝。
但冷漠不是宽容,宽容是可以为你鼓掌,也可以原谅你的过失,但冷漠却是无论你活成什么样子,北京还是那样,不被你一人意志所转移。
有件事你是否想过?你觉得自由,是因为你远走他乡,离开体制和家人,无人真正管束,你逃离的不是那座小城市,而是逃离了不成文的规矩,如果你是大城市的本地人,在体制内,有三姑六婆,那么他们的生活,基本和你无异。
北京不会帮你解决问题,但却能接纳你的不完美,让你可以继续生存,这就是许多北漂来到这座城市的根本原因。
当然,也有太多人抱着淘金梦来到这座城市,以为大城市遍地都是机会,到哪儿都是黄金,而当他们梦碎后,就会破头大骂大城市的现实,但他们都错了。
大城市不会承诺给你任何东西,不会给你房子,不会给你婚姻,甚至都不会给你比之前更好的生活,它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有承载的力量,撑起你或伟大或龌蹉的想法,并且不去评断对错。
所以,很多人说,在家里你可以靠父母,靠关系,靠朋友,但在大城市,你只能靠自己,这不仅仅是自己形单影只,而是大城市,有它独属的姿态。
我在网易云音乐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外面的天有多大,有一天我也要去闯。 闯完了却发现,原来天只是看看就好。
电影《东邪西毒》里讲得更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都想看看山另一边的风景。当你看到那边的风景后,可能觉得还没有山这边的好看。
当年大热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其实和北漂一族类似,一群怀揣着淘金梦的人去到美国,做着发财的美梦,最后发现也不过如此。
在同名小说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天堂;如果你很他,请带他去纽约,因为那是地狱。
现在把这句话改一下,同样适用——
如果你爱他,请带他去北京,因为那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请带他去北京,因为那是地狱。
谁的天堂?谁的地狱?
你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