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一季复盘:凡有因必有果。
第一句:凡选择必有歧视。 歧视在这里是个中性词,歧视的意思就是区别对待。 因为稀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必需做出排他性的选择,选择总有一个标准,在选择的时候,就产生了歧视,歧视就是差别对待。 人们对一个人,一件事的了解总是有偏差,总是有自己的喜好,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竞争越是不充分,这种歧视就越严重,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出选择。但当竞争增加的时候,人们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会更愿意多了解信息来做出选择。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特立独行,不喜欢西装革履的去上班,那么最好去竞争充分的企业里面去,人们会更不在意你的样子,而看重你的能力。如果你是一个新品牌想开拓市场,那么有两个方法。一个是制造信息不对称,这种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入为主,做市场的第一个品牌,让人们产生对你的偏好,第二个就是当你是后来进入市场的品牌,那就只好多向人们灌输你的品牌信息,改变人们的偏见,但是显然,第一种办法是更好的。
第二句:凡竞争比有成本。如果一种资源,人们为了得到他的确权和维权的成本过高,那么人们就会付出过多的资源来争夺这种资源,那么这种资源本身的经济价值就在这个过程当中被抵消掉了。所以一个成功的社会就要使这种确权和维权的成本降到最低。比如制定法律以保障公民的私有财产。
乞丐乞讨,看起来是不劳而获,但其实他们得到施舍的过程也是通过竞争得来的:有的人说小偷只不过是把资源从这里转移到那里,社会的总财富没有减少啊,但是小偷的存在增加了人们做锁的成本。 每当政府出台一种补贴政策,企业之间就会展开竞争,这个过程会造成社会资源的耗散,这种企业之间为了争夺政府的好处,但整个社会的资源减少的过程,我们叫做寻租。
当政府出台价格管制的时候,人们为了争夺资源也会付出别的成本,只不过不是金钱,而是别的比如排队,关系,身份资格等等。
第三句话:凡政策必有对策。 经济学关心的是事与愿违的事情,比如好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做坏事,自私自利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作出对社会有利的事情。
价格有三个作用,传递稀缺的信号,指导人们的生产,指导资源的分配。其中第三个的作用最大,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够做多大。
需求第二定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选择会越来越多,需求弹性会越来越大。养老保险看起来是企业主交的,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企业主跟员工一起交的,谁交的多呢?这取决于谁更需要这份工作。谁更离不开这份工作,谁交的钱就多。
“If it pays,it stays”如果是有用的东西,让总能留下来。我们总是说要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但是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呢?那些需要这些濒临灭绝的动物的人,他们唯一得到动物的方法就是先人一步杀掉这些动物,但是如果能使这些动物变成对人有用的资产,它们的生存条件和机会可能会更大。
第四句话:凡争夺必有妥协。 科斯定律的基本概念就是,伤害是相互的,在真实的世界中,人们都是为了争夺资源。在交易的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谁为了避免意外付出的成本更低,谁的责任就大--谁用得好就归谁。 在生活中,我们要讲数不讲理,讲理谁都有理,讲数就是找到一个让双方都得益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