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期间读了一本书《读大学读什么》,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总的来说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书中作者提出一个名词“研究生”=“烟酒生”,研究僧,这导致我对考研这件事很不在乎,虽然最终参加考试,而且成绩还不错,但是没有去读研究生。
工作以后越发发觉自己的水平不行,别人说的好多名词自己根本听不懂,于是毕业七年后开始考研,还好以前的基本功比较扎实,经过3个月的复习,考研成绩第1名,满分500分,我考了400分,超过第2名70多分。
为什么考的这么好?因为只有经历过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心中强烈的目标感,让我的效率非常高,每天下班后复习3个小时左右专业课,上下班路上开车听英语,政治考前一个月冲刺了一下,结果都考的都不赖。
经过研究生学习以后,逐渐领悟到,读书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走向独立的过程,导师指定一个题目后,没有任何的材料,只是扔给你一个问题,让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研读参考文献,形成自己对课题的认识,然后去做实验,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同时还有很多的快乐,正如导师所说科研的乐趣在于思想自由,在于不断的验证自己的思想。
假如当年我没有读过《读大学读什么》这本书,也许我的人生会更加的精彩,在没有自己独立判断的时候,不是什么书都值得读的,因为书中的观点有可能诱导你走向一条错误的道路,正如孟子所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一本不好的书,犹如用一盆脏水洗澡,只会越洗越脏;而读一本好书,恰如清水洗澡,我们的思想也会被洗涤的干净。
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读书是为了“博学”,为了拓宽知识面,拓宽视野。但是除了博学,我们更需要“审问、慎思、明辨”,我们需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就像胡适说“独立要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傍门户,不依赖别人,不用别人的耳朵为耳朵,不以别人的脑子为脑子,不用别人的眼睛为眼睛,这就是独立的精神。”否则,就算给你自由,你依旧是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