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同这样一种说法:学习古典文学经典,要“经”先于“书”。
“经”里面的代表著作:诗经,道德经,易经,它们讲的是天地人,讲的是人与自然天性中最本质的东西,虽然语言晦涩难懂,思想性却是最活泼,最原始的。
反观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它们是哲学家、思想家思考社会及人性在社会变革中的生存方式,也就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讲,“经”要比“书”更加贴近自然,贴近物质的本性。
那么因此,我给梓彤讲的第一首诗,就是 诗经 中的关雎。
这首的核心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也有些头痛,爱情这个日渐低龄化的主题,要怎样润物细无声地熏陶,才能显得平顺、自然。
我告诉她:这是一个男孩,喜欢上一个女孩的故事。但她,并不为之所动,要我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第一个“关”是什么意思,第二个“关”又是什么意思?
我滴乖乖,咱是读经,不是学汉字。
“参差荇菜”在她看来,应该和豆角、茄子没什么区别。
妈妈无语,咱就死记硬背吧。
时间久了,年龄大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意思了。
在我看来,关雎 体现了男追女的最原始的爱情初心。
一个男子喜欢上一个女子,就是要想尽办法取悦她。因为求之不得,所以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因为寤寐求之,所以想尽办法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女孩子要矜持,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等着男孩子来追求。
孔子说:诗三百,思无邪。
的确,这里面有我认同的价值观。
长大后,你定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