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天道酬勤,我相信否极泰来!
当然,我们也不会放弃!
于是,我又去找九州通采购,说与你们老板一起摆过摊,给个面子,进点货。
人家不知真假,很礼貌地解释,每天都有老板的朋友来推销,他也为难,不是不进,你看看我们的创可贴,说着让我看电脑,总共有十几个二流品牌,价格还比我低!
没有路了吗?
怎么可能!
促销! 搞大的,免费送!
广告! 传单印好,全员出动,出去发!
电话招商! 买回名单,全员每人每天打足200个!
找同学! 进到医院去!
……
时间一天天过去,二流品牌没有忠诚度,没有回头客;电话被拒接;传单没毛用;医院一件货得卖好几个月;
……
好久没见到钱了!
此时,虽然工厂已完全揭不开锅!
但,我知道要坚持!
为留住员工,我给他们开会,演算能赚多少钱,描绘企业前景会有多美好,我甚至激动地告诉他们,如果上市,各位元老将持有多少股份!
我演讲结束,兴奋地期待员工们的反应,员工很朴实,只问了一个问题:工资什么时候发?
接下来是工人罢工、房东锁门、供应商催款,借给我钱的朋友开始向我翻白眼……
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虽然,现在我知道,这段经历让我内心得到强化,价值不菲。
但我还是不能坦然地去描述,对于我来说,这段的带入感太强,我会本能地回避。
我不知当时是怎么活下来的,我现在还会害怕,怕自己又瞎思考,搞错了又会把企业带入这样的“死地”。
我只记得,那时我天天想,到底错在哪?
创业鸡汤、名人传记都告诉我一定要有梦想、要奋斗、不放弃、能坚持,就一定会成功!
我就是这么做的啊! 成功呢?
我反省,思考下一步怎么才能让企业活下去,牛已经吹了,CEO的名片也都发遍了,怎么圆这个场?
所以,绝不能关门! 死也要死在工厂!
我疯狂地读杰克•维尔奇、比尔•盖茨、基业长青、哈佛商业案例、余世维……
我也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药交会,先在门口摆地摊,然后混入场内摆,反正自己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就一家一家地看别人的产品。
学别人的经营方式;
冒充经销商,套取别的企业的样品回来自己研究;
学习别人的商业条款……
阅历给了我眼光,经历给了我智慧。
经过前期屡败屡战以后,我思考得出的理念是,我不能去生产大众化的产品。
因为那得需要投资本、会营销、有品牌、上规模才有成功的可能性,而我除了人穷胆子粗什么也没有。
人穷不一定志短,本小就只能捡漏。
所以我只有在小的领域,别人没注意到或不屑于去注意的小市场,才有成功的可能,如能天才地培育出一个全新的消费需求,也行。
在以后的行动中,基于这一思想,我终于说服自己:放过邦迪! 不是认输,是暂时,先活下来再战也不迟啊
转向!
朋友已借遍了,就找我哥借,用这笔钱开发了一个贴剂,搞成系列,没什么科技含量,有些偏门,前期量也都不大,但坚持几年后,慢慢还清了所有债务,也能养活企业了。
又坚持了几年后,企业状况慢慢好起来,后面也就没什么新意了,同许多生存了下来的小企业一样,开发新产品,上新生产线,买个厂房,买个写字楼,扩充人员……
当然,这期间又有许多新的挫折,但远没有前期那段刻骨铭心。
到现在,企业的定位依然是用创新的产品,去解除人们的疾苦。
市场的定位是,在小的领域做到第一。
这些年,我也是按这两个定位来规划企业发展的,是慢了一点,但活着。
我不知道这段煎熬对于80后90后创业者,是否还是必修课。
现在很多的创业者展现出超高的商业智慧,一创业就成功了,一两年企业估值就达上百亿,这让我感慨,他们是怎么思考的,怎么才能学得会?
我将这段写出来,也是为了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商业思维。
若有什么心得体会要讲的话,我的感悟是,在做商业决策时,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我前期的经历表明,你一定要选择那条看起来更艰辛的。
理由是只有这条才够挑战,才能让你脱胎换骨,才能让你置于死地,能不能后生,要看运气,看你的思考。
所以,想要体会不一样的人生,淬炼你的内心,就选那条更艰辛的;
如这还不能说服你,好吧,我告诉你真相:
那条路人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