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中的《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祖父的园子》再次带我进入《呼兰河传》的书韵中。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呼兰河传》共七章,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北方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生活。《呼兰河传》不是为某一个人作传,而是为作者生于此、长于此的小城作传。
前两章, 作者在描绘出呼兰河的风俗人情的同时 ,也描绘了在呼兰河畔,人们对生活麻木不仁、听天由命的态度,对人的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过多的情绪。呼兰河人过着平凡而又让人感觉苦闷的生活,漠视生命,在对鬼神的精神上他们保持着极大的依赖与热情。呼兰小城有非常齐全的为神鬼服务的设施:几家扎彩铺、老爷庙、娘娘庙,还有龙王庙、祖师庙、城隍庙,相应的便是异彩纷呈的不少精神上的盛举: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
第五、六、七章是由童年中的景物转到人物的描写,写出了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有 二伯等悲凉的故事。
作者在书中常常写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这就为里面人物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书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才十二岁,本该是活泼,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乐呵呵的小姑娘,在呼兰河人中“太大方了”,“十二岁长的那么高”,“到婆婆家,一顿吃三碗饭”……在呼兰河人中的所谓的不规矩中,遭受到婆婆的打骂,把小团圆媳妇吊在大梁上,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她,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小团圆媳妇的脚心,滚烫热水烫……被活活折磨致死。在呼兰河人眼里,婆婆打团圆媳妇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可见旧社会这些人是多么的愚昧与无知。
第三、 四章是“我”童年的回忆,读到这部分,我的眼前出现了作者在呼兰河城度过的童年时光。使人感觉舒心了不少。有一个包容,有耐心,有爱心的祖父。祖父总会包容作者调皮的一切,祖父常常和我一起哈哈地笑。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个大绿豆青蚂蚱,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作者是如此的自由自在。夏天,呼兰河的火烧云也很美,一会儿像一匹马,一会儿又像一条大狗,变化无穷。秋天,后花园要封闭一次的,但秋雨之后,后花园中便开始凋零了。冬天,无聊了,就翻开储物室里的大箱子,里边总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来消遣冬日漫长凝滞的日子。春夏秋冬,四季自然的美妙与神奇,让作者的生活不那么寂寞。特别是“我拉着祖父就到后园里去了,一到了后园里,立刻就另是一个世界了。决不是那房子里的狭窄的世界,而是宽广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远,用手摸不到天空。”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童年,有祖父在,有园子在,那是作者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多读,或许会有不同更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