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魯米:
我們是鏡子,也是鏡中的容顏;
我們品嚐此刻,來自永生的味道;
我們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我們是甜蜜、清涼的水,也是潑水的罐子......
(在得到上訂閱這個專欄兩天了,趕緊把已經發布的內容做整理。希望以後自己可以一直都記錄著這樣的學習心得。)
在“命運”這個課程主題上,我認為其方向是:由前人經驗的後設角度出發、去理解造成所謂命運的細節,並用心理學的框架,將其工具化,讓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說了算的人生”。套句心理學家榮格的話“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
關於過去的命運
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走到今天的。細數過去的成功與失敗、考試上的得意失意、戀愛中的愉悅與爭吵、人際關係裡的聚散離合,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自己說過的話、不自覺說過的無限重複的話語,讓它成為了“自我實現的預言”。
常說“這不可能”,那交付的任務應該是很少成功的;常說“再等等”,那現在可能就是拖延症後期;常說“你好煩”,可能看身旁的伴侶越來越不順眼......。人們常說---You are what you say. 而在心理學的框架下,這就是”自我實現的預言“。
而人的本能中,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戀心理機制;因此,當人無限重複說著自己的”口頭禪“,潛意識內會因為自戀機制而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口中所說出的話語。說著”這不可能“,潛意識想的可能是”辦不到是因為我認為我辦不到,我的判斷是正確的“;說著”在等等”,潛意識的運作可能會是“我判斷眼前的事絕對是更重要的”;而“你好煩”,絕對是“我比你優秀”的另一個說法。
人太自戀了,而自戀,容易成為幸福快樂的大敵。
知曉了自己潛意識中“自戀“的運作方式,我們是該壓抑自己的自戀嗎?假如用電腦來比喻人腦的運作,潛意識比較像是底層的操作系統,不像其他程式可以隨意的下載或刪除。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謹慎挑選自己常說的話,自然而然把正向的話語在意識中演化成正面的”預言“,讓潛意識中的自戀機制,在某種程度上為自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