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生灵的歌”有关内容详见敝文《在美术馆迷个路1》,第二篇写的是壁画中的藻井图案,这一篇写其他壁画中的九色鹿本生图和药师经变舞乐图。
小时候看到过一本敦煌壁画粉本,觉得气势恢宏的壁画的每一个细节都是那样的精致传神,除了震撼还是震撼。粉本也好,画册也好,因为比例的问题只能让观者略略概览;到敦煌去吧 ,现在出于保护的角度随机参观几个洞窟,谁知道你能看到自己最想看的壁画吗?再有就是现有壁画因为风蚀沙化已经很难看到壁画原来的风采,所以对我来说看名家1:1的临摹作品还是最过瘾的。
北魏257窟九色鹿本生
70后、80后的美术片记忆里一定有《九色鹿》吧,创作团队当年临摹了五大本速写,5个主创人员在敦煌的千佛洞里呆了整整23天,任务就是要完成九色鹿动画片中所有背景场景的设计,以全靠手绘的形式创作设计了200余幅场景。在美术设计上很好地保持了北魏壁画的独特风格。
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九色鹿本生故事壁画这幅壁画内容根据三国吴支谦译的《佛说九色鹿经》,由常书鸿临摹。
故事讲述了一只美丽的九色鹿从恒河中救起溺水之人,溺人为报答九色鹿救命之恩,发誓不泄露其住处。当时国中王后梦见一鹿,身毛九色。次日就向国王要求捕捉九色鹿,剥其皮以作衣服。国王当即布告悬赏。溺水人见利忘义,到宫廷告密,并带领国王前往捕捉九色鹿。此时九色鹿正高卧山中,毫无所知。鹿的好友乌鸦对空长鸣,唤醒九色鹿。九色鹿毫无惧色,向国王诉述溺人忘恩负义的劣迹。国王深受感动,放鹿归山,还下令全国禁止捕猎九色鹿。此时,溺人周身生疮。
以前只知道九色鹿故事壁画是横卷式连环画的形式,细细看来发现顺序是按两头开始、中间结束展开九个情节。画面最中央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尾。我这个外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布局,但效果是明显的,无论你从那边开始都有连续完整的情节勾连,还给人给人留下回味和想像的余地。画面上象征性的山水和宫阙,有点后来写意的意思。王后娇娆作态急切想让国王为她捕捉九色鹿的内心活动又近乎工笔细描,有趣的很。
初唐220窟《药师经变》
第220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1943年,将表层宋绘千佛剥离后,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初唐壁画。此窟南壁画阿弥陀变,内容是西方的极乐世界,是莫高窟出现最早、场面最大的净土变。北壁画药师经变,画面以东方药师净土七佛为主体,八大菩萨侍立左右,另外还有以十二动物生肖对应十二神将。下面是规模巨大的舞乐场面。220窟的壁画,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反映出大唐开国的博大胸怀和繁华富丽的景象,揭开了盛世唐风的帷幕。
这也是一铺巨幅壁画,由娄婕、吴荣鉴、侯黎明临摹。展方很贴心的在壁画前设置了长凳,光线也很好,不知道是不是供参观者临摹用呢,我也很奇怪已经放寒假的时间,我们在这里泡了7个小时,没有见到一个人临摹。
最感兴趣的是壁画下半舞乐的部分。下方左右乐队共二十八人,分为两组,左右相对,乐工或上身袒裸,或斜披天衣,肤色、发式各不相同,演奏来自中原的和从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吹奏、弹拨乐器。乐器有筝、排箫、竖笛、方响、筚篥、五弦、横笛、腰鼓、都昙鼓、鼗鼓、答腊鼓、羯鼓、毛圆鼓、拍板、钹、竽、箜篌、法螺等,想必是仙乐飘飘。
两对舞伎或素裹白裙,或锦衣石榴裙,在灯火辉煌、器乐协奏中翩翩起舞,始终在小圆毯上旋转腾踏,巾帛飞扬。这大概就是传自西域的胡旋舞或胡腾舞。此画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舞乐图。人物众多,场面宏伟,色彩绚丽,线描豪放,神采生动。
色彩与颜料
说到色彩与颜料,在喜马拉雅美术馆里还设有有一个敦煌学习体验区,有一个展区展示了绘制、临摹壁画使用的天然颜料,取自天然矿石、贝类、各种植物。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谈敦煌壁画临摹的色彩与色度的文章,谈到壁画临摹初期最难掌控的就是色度,而色度的把握需要有恰当的颜料,张大千当日在莫高窟临摹时最初也受这个问题的困扰,后来也是按照古代画师使用的天然颜料才达到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