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拆掉思维里的墙,首先,需认识到自己被围困,被束缚,想从中挣脱,其他所谓的方法才可能有效。
如若对自己处于围墙中还无所知觉,浑浑噩噩地度日,那,重要的根本不是拆墙了吧。
看书的时候,总觉得这本书和白岩松的书有几分相似,大概人们对于幸福的渴求和追寻总是相似的吧。同样是寻找幸福,可能白岩松是从那种理性化、理想化的角度来讲,讲理想、讲信念,讲一个媒体人对社会的思考、忧虑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的状态。
而古典从一种更加通俗的角度,用很多例子告诉你,要打破束缚自己的墙,突破自己的局限,教我们处理自己的病态思维。
无法去评判孰优孰劣,这两本书,只要对读者有影响,让人去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思考当下,应对当下,应该就实现了书的作用。
困住我们自己的墙有很多:依赖,恐惧,焦虑……于是我们不幸福。
其实我发现拆掉思维的墙,最最重要的是,认识到这堵墙的存在,你要有勇气去打破它,试着从反向、多角度地去面对它。
记得当时采访张庆龙老师的时候,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其实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会觉得多角度思维很重要很有用,现在的你们可能感受不到。
偏执容易产生局限,我们需要给思维开拓更多方向:
如果你的依赖已成病态,那么你最需要的就是放手,而不是仅仅攥住那已经渐渐贫乏的东西;
如果你为成功而焦虑,能帮助你的,不是大碗大碗的心灵鸡汤或者名人讲座,而恰恰可能是去了解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
如果你为失败、苦难而苦恼,记住,上帝不是要你成功,只是要你尝试,苦难的背后,难道不是不一样的收获吗?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古典列举了很多我们思维上的问题,可遗憾的是,在对策方面,好像浅尝辄止了。而思维的改变,也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况且,如何实现思维的破局,不是看一两本书就能解决的。且行且思,常思常新吧。愿你我都保持时时反省自我、纠正自我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