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闻《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巨著。它黑白的海报上,呈现的是大人的一只手拉着小孩的一只手,像要把小孩拉起来。可能因为海报背景是黑白色的,我猜这部电影大概也是黑白色的。对于我这种视觉动物来说,彩色更加吸引人,并且那个时候的电影,总体上感觉都有点不自然。所以我一直都没有想要去看,直到有一次朋友聚会。
当时我们都在谈论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我看的电影确实挺多,以欧美的科幻片为主。但是让我说出为什么喜欢那部电影,我又说不出所以然来。
坐在我旁边的小新,开始说他最喜欢的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这是他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甚至都超过了《肖生克的救赎》。情节感人肺腑,场面宏大悲壮,艺术高度绝对是当时和现在第一。
原来《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粗糙,不然小新不会如此推崇。
终于有时间,我决定来好好地观摩这部电影。没想到一看,就是三个小时。
这是我第一次看了三个小时,中途没有觉得视觉疲劳的电影。每一刻我都认真地注视着里边的情节发展。
Goeth,二战时的军统将军,希特勒的手下,残暴没有人性,他可以在你毫无察觉的下一秒开枪杀掉一个犹太人,原因可能是他痒。
Schindler,二战时的德国军火商人,游刃于军队上层,擅长协调资源。就是这样一个德国商人,救下了最后的1100个犹太人,让他们免于种族灭绝。
当时德军占领波兰,将波兰境内的犹太人与波兰人隔离开来。然后对围起来的犹太人按照是否有技能,身体健康为标准划分为A区和B区。对手无寸铁的老人和孩子肆意扫射,因为他们会成为德军的负担。倘若有人在干活的过程中抽烟,或者逃跑,当场击毙。
尤其让人愤恨的是,Goeth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在自家阳台上对犹太人练习枪法。谁不走远,谁就会被击中。每一个犹太人都是战战兢兢,恐惧万分。
本来想发点战争财的Schindler,对犹太人的遭遇开始同情,后来花费几百万马克救下了最后1100个犹太人。
他生活虽然放荡,但却十分关心犹太人的处境。大手笔花钱,让他在德军上层建立了非常好的印象。不然多疑的Goeth怎么敢和他合作,把犹太人卖给了他。
整部片子,除了情节深刻之外,犹太人四处躲藏的场景也非常令人动容。小Alex到处找地方隐藏,每翻开一块木板就发现里面挤满了人。最后不得已躲到了粪坑里边,没想到里边还有几个小孩子。他没有办法,忍着臭气,望了下天空,眼神充满了恐惧和无奈。
生存真的好难。随时都可能死去。死亡就潜伏在犹太人身边。
好在Schindler救下了他们,德国投降了,战争终于也结束了。
悲壮的背景,终于换成了彩色的画面。活下来的犹太人,心中满怀希望。
这是一部值得花三个小时来认真观摩的电影。由悲壮到希望,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也跟随里边的人物,变得更加有生气。
导演 Steven Spielberg,作为犹太人的后裔,也算是尽了一份心,纪念Schindler。忘记说了,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过来的电影,Spielberg没有运用他擅长的特级,也没有请好莱坞的影星,而是让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作为副导演,一起拍摄,真实还原当时场景。此片在在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中,毫无争议地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以及最佳电影剪辑等6项金像奖。而 Steven Spielberg 也以此片第一次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有些事以为是自己想的那样,其实并非如此。除非亲身经历,否则都可以去尝试。不要随便下定论,凡是可以多想一步。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辛德勒的名单》的观影收获,就是一次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