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论语学习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我很远,首先都是文言文很难理解,同时如果根据字面意思解读,又不能理解其精髓,于是一直敬而远之。基于对佟先生的信任和南老师的敬仰,我参加了这次共同学习,并没有任何期待。两天的学习,通过南老的解读,使我第一次与中国的智者产生了链接,颠覆了我对孔子的认知。圣人的教导就在那里,是我们读不出其真谛啊!
一个"学"字,南老师竟解读出了各种深意,绝不是我以前理解的"学习"那么简单。什么是"学问"?掌握了很多知识就是有学问吗?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就是有学问吗?我以前就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特别羡慕那些文学功底比较强的人,羡慕那些满腹经纶的,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人。可是孔子却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所谓做学问,就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原来学问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事。
接下来通篇孔老夫子都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做事。"首孝悌,观过而知仁,三省吾身,注重礼和信。"想想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主,而做人做事的原则却知知甚少,导致现在的生活以追求物质享受为第一要素,而不知做人的根本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发挥人性中至情至爱的一面。如何克服习性,将这些要素在日常的生活中实践出来,是我今后要一步步走的方向。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我的思维瞬间发生变化的一句话是:礼之用,和为贵;有所不行,知和而和。因为前几天我刚好和同事因为一件事情起了冲突,还陷在我是对的,他是错的这样的思维里不能解脱。看到这个"和"字的时候,我突然不想再去争那个是非对错了。我一直是一个特别较真的人,遇到事情很容易情绪激动,不愿意认错,从这里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在逻辑的世界里凡事没有绝对的对和错,有时我们需要做些妥协来达到某种平衡。自此,一个曾经的坚定信念解锁,人生又可以轻松很多了。
"慎终追远"四个字道出了事情发展的本末关系,就像我现在知道了论语里提倡的精神,将这些正知见输入我的大脑,未来我也会按照这些精神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一步一步"走"出来。去体会真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