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 [美] 理查德·耶茨 著陈新宇 译 / 上海译文出版社

37

[ 2018.01.05 ]

《十一种孤独》

作者: [美] 理查德·耶茨  著陈新宇 译闫红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豆瓣评分:8.2 ★★★★☆

★  作者简介:“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Richards Yates,1926—1992),“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作品有《革命之路》、《十一种孤独》、《复活节游行》、《恋爱中的骗子》、《好学校》、《年轻的心在哭泣》、《冷泉港》等。

耶茨作为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主流生活的忠实记录者,批评家们将他与契诃夫、菲茨杰拉德、约翰·契弗相提并论。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获成功,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十一种孤独》出版,更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


О那里的人们把被单晾在窗台上,成天无聊地探身窗外发呆,腻看到笔直幽深的街道,一条连着一条,全都一样,人行道上拥挤杂乱,阴郁的男孩们在那儿玩着某种没有希望的球。(P002)

О重要的是,我们要记住交朋友是这个世界上最自然的事情。(P010)

О也许我明白,有时候一个人那样做,并不真的想伤害谁,只不过因为他不快乐。他知道那样做不好,而且知道做了之后自己也不会快乐,可是他还是一意孤行,不管三七二十一做了。然后他发现他失去了朋友,他难过极了,可是已经太晚了。事情已经做了。(P016)

О一阵熟悉的惊慌攫住了她:她不能嫁给他——她根本不了解他。有时候又完全相反,她觉得不能嫁给他正是因为她太了解他。(P023)

О但从住酒店开始,她就不再做什么计划了。大门在她背后关上,只留下一片疯狂而虚幻的寂静,全世界除了拉尔夫再没有别人能为她指路了。(P026)

О顺其自然,体面地接受,从某种程度上说已经成了他一种生活风格。甚至无需否认,做一个体面的失败者对他诱惑力太大了。(P079)

О他又停下来,四处看看,发现唯一的问题是他根本不知道要去哪里。(P084)

О人们觉得你只能在以下二者中居其一:要么你是条鲨鱼,要么你只得躺在那里,任鲨鱼活生生地把你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P098)

О真相是可笑的东西。人们想看真相,可真相只有出自他们知道名字的那些人之口,他们才想看。(P099)

О  他说什么并不重要——片刻间,似乎卡森说什么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脸上饱受内心折磨的神色惊人地熟悉,那就是他自己的脸,猪油佬普拉特,向别人展示着他的一生:困惑、脆弱,极度依赖,尽力微笑,那表情仿佛在说请别抛下我。(P167)

О生活之路有时会意外地转个弯,给我们的并非惊喜,只是无奈。(P238)

О命运从不曾改变,它只会沿着必然之轨迹带你到绝路,把你留在那里。耶茨只是如实地描写,他不粉饰,也不嘲讽,更不会将作品浸泡在感伤的眼泪里。

耶茨无情,他很少留给读者安慰。(P243)


★  人都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什么样的人生都有绝望的底色,有共鸣,但不是来自于书,而是生活。

《十一种孤独》是理查德·耶茨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十一个故事,每个故事以孤独为主题构思写成。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一般说来是战后的那代普通人,这些人里面有孤儿,有病人,有失业者,有异想天开的司机,有退伍和没退伍的军士,有待嫁的新娘,,有独守空房不甘寂寞的少妇。都是自身无法与他人沟通的生存状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能让人清醒于自我,看清究竟世界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错怪了世界,抑或相互纠结着。如作者耶茨生前默默无为,身后拜时代所赐,才有与人沟通被认同的机遇。孤独是种状态,我们却错把它为心情。

《南瓜灯博士》:第一种孤独——刻意的善待等于变相歧视。新转学来的小男孩不想引人注意,而得知他悲惨背景的女老师处于同情,对他处处包庇、时时袒护,反而使他成为众矢之的,自尊心碎落一地。他只能通过画女老师的裸体像并写上脏话以泄愤。

《万事如意》:第二中孤独——他拥有的如此之少,你竟仍不是他的全部。女神终于肯委身屌丝,可是发现屌丝竟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和生活,那是每个女人婚后都不可避免的失落。(以下不再概述情节,避免剧透。)

《乔迪撞大运》:第三种孤独——在堕落、失去原则的体制内,越有原则的人越被排挤。

《一点也不痛》:第四种孤独——有一种背叛,叫做服从命运的摆布。

《自讨苦吃》:第五种孤独——所有的伪装碎落一地,最窝囊的一面总是暴露给最亲近的人看。

《与鲨鱼搏斗》:第六种孤独——有追求的理想主义者总是干不过操蛋的官僚作风。

《与陌生人共乐》:第七种孤独——刻板乏味的存在是一种罪。

《勃朗宁自动步枪手》:第八种孤独——任你多想摆脱沉闷单调,怎么做怎么徒劳。

《绝佳爵士钢琴》:第九种孤独——永远活在别人的阴影里,却没有勇气对跟屁虫的命运说不。

《旧的不去》:第十种孤独——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不幸已经是那个旧的。没有什么比发现自己是个过时的人更加悲凉。

《建筑工人》:第十一种孤独——怀才不遇,背着苦难的十字架潦倒一生。

详:

《南瓜灯博士》

这个新转来的叫做文森特?萨贝拉的孩子最终还是没能融入新集体,他的老师普赖斯女士虽然一直在努力帮助他。对于这个男孩,只知道他是从纽约来的,对于他转学到这之前的情况、他的家庭一无所知。同学的没有恶意的嘲笑,老师的出自本能的关怀,他对这些都有潜意识里的惧怕,所以在休息时间在体育课它总是远离他们,中午在同学都走完后他才吃自己带的午餐,在做周一早晨的汇报时他才撒谎糊弄大家才会把杰凯尔博士说成是南瓜灯博士,而他自己也因此有了这样一个绰号。我一直在想,他在操场那边的小巷子的墙上画出她的老师普赖斯女士时他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我觉得应该更多的是感激;画完后,他站在那里,喘着粗气,看了一会儿就回家了。明天早晨那位女老师看到后会是什么反应?班上的同学呢?等待他的又是什么?

我们习惯把那样的孩子称作“问题男孩”;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个问题孩子在某个老师的特殊关怀下“浪子回头”,但现实真会这样发展吗?作者没有过多的挖掘萨贝拉的内心世界,但我却无时不刻在揣摩着他的内心,或许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万事如意》

格蕾丝和拉尔夫,在婚礼前最后一个星期五的故事。他们的老板都很大方,格蕾丝的老板送给她一束礼花和一张十美元的购物礼券;拉尔夫的老板给了他五十美元,小老百姓,对这些突然的馈赠很是感激。

按说结婚前几天,双方都应该是很激动很忙碌的。可是格蕾丝在这个时候想起了舍友玛莎的话,开始对他的未婚夫有些动摇,真要嫁给他吗?她回想了俩人的交往,想了玛莎的劝告,最终还是打消了疑虑,安心等待她的白马王子,准备结婚。那边的拉尔夫,因为等朋友去拿旅行包而显得很焦躁,朋友的迟到、玩笑话都让他有些恼;知道到了朋友家看到朋友给他买的他向往已久的旅行包,听到大家的祝福,和大家high完后,他才放松了。

格蕾丝回到住所洗浴后穿上了她从未穿过的睡裙,满是期待的等着拉尔夫的到来,可拉尔夫来后兴奋的给她讲刚刚在朋友家的感动和感激,全然没有注意她特意穿上的睡裙,甚至在她有意问他后,也没有表现她想象中的浪漫,并且拉尔夫急着回去继续和朋友们狂欢,不顾她的挽留走了。

万事如意!结婚前的万事如意?这样一对新人,在婚前两三天里并不是所有的幸福,仍然有各自的犹豫和烦躁,这是理智还是想多了?

《乔迪撞大运》

这样一个军官,他叫瑞斯,令人尊敬的军人,尤其是在1944那个战争还没结束的年月里。他从来不表扬他的士兵,士兵对他的印象除了严厉还是严厉;他的刺刀使用技术很娴熟,这让他的兵很佩服;他沉默寡言,不管是在白天的训练时,还是在晚上的闲暇时间。可是,就是他,让他的士兵明白了怎样才算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然而,英雄气短,这样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军人却因为没有按照他的上司想的、要求的那样做而被调走了,他离开了他挚爱的兵,在最后他告诫他的兵在军队里,“如果你发现什么东西很好,什么工作你很喜欢,他们总是会把你的屁股挪到别处去”,他希望他的兵能做好准备。

他走了,新教官走了,他的士兵恢复到了懒散的状态,一句“谁他妈的想当个军人”似乎说明了一切。战争还没结束,在美国,应该是在世界的大多数地方,人们都不想当个军人,不是对军人有看法,是对战争彻底的厌倦了。一个军官,让人肃然起敬的军人,谁造成了他的悲剧?

乔迪撞大运了,抢了别人的女人,可是他的运气呢?

《一点也不痛》

肺结核原来有那么的严重,以前从来不知道,读了麦拉的丈夫哈利的遭遇后才意识到。

哈利一个人在医院,和那些还同样病的人生活在一起,妻子麦拉是在每个星期天坐公车来看望他,给他带一些杂志来打发时间。时间久了,杂志战胜了麦拉,哈利对妻子有点冷淡。其实也可以理解,麦拉在丈夫住院期间有了外遇,可能时间更早。不去怪她对爱情的不忠贞,或许就怪那个肺结核吧。说不清楚了,觉得一切都很自然,长期住院的丈夫,妻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了新欢,也许她是去寻求安慰。而他,对自己的健康也没有把握,不只是麻木还是习惯了医院的生活,这很可怕。杂志是取代不了什么的。

这个周末麦拉看完哈利,出医院,坐上车,她的“外遇”高兴地告诉她,“然后,亲爱的,我们就回家”。

在时间面前,任何伤痛都很渺小,一点也不痛;任何理由都显得很苍白,站不住脚。

《自讨苦吃》

丈夫或者父亲失业了,他不想让他的妻子知道。

当部门经理要正式通知他这个消息,他在去经理办公室和走回到自己的格子间时,他是颇有风度、相当有尊严的行进的,即使是留给同事的背影,也是相当整洁、笔直。

他一个人沿着四十二大街往前走,在图书馆消磨了一些时间,因为还没到下班时间。不知不觉走到了五年前他和妻子第一次约会的地方,想起了那时的情景。他觉得那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一次,拒绝失败可能性的一次,那次他赢了。

其实小时候他也赢过一次,只是他没有想到,但他并没有遗忘。它就是和小伙伴完模仿牺牲的游戏,由于他个头小、协调能力差,所以他能演绎出那种沉醉的感觉,尤其是他蜷着身子滚下山区的样子。

回到家,看着妻儿,听着他们的声音,他更是矛盾愧疚。越是想隐瞒、想掩饰,暴露的越快,更何况是在和他生活了多年的妻子面前,他实话实说了——“他们找我了”。

五年前,他赢得的不仅是一个女人的心,他赢得了信任、分享,赢得了整个世界,对于她来说。只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切,所以他只能自讨苦吃。

《与鲨鱼搏斗》

对利昂?索贝尔这个人,我摸不准;对他的态度、评价都很纠结,很难下手。执著?愚笨?悲哀?这些都显得很单薄。

不是出于需要而是出于原则加入《劳工领袖》这个走形式、拍马屁的杂志,因此放弃了更高收入的工作;被热称作疯子,为了一个上级交给他已经定了要求的的不署名不加薪的专栏,他认真的做着,却最终因此被炒了鱿鱼;他说他写了九本书了已经,涉及很多领域,他很想成作家。

“要么你是鲨鱼,要么你只得躺在那里,任鲨鱼活生生地把你吃掉”,这个世界真是这样?索贝尔要做走出去和鲨鱼搏斗的人。他成功了吗?很难说,但是他的妻子很支持他。

或许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那样的傻子,需要更多敢于和鲨鱼搏斗的人。

“形式上,它是本厚厚的双周刊小报,印刷质量低劣???;方针上,它自称为‘忠于工会运动精神的独立报纸’,可它真正的定位确实为公会头头们办的一种行业期刊???;它排版密集的专栏里充斥着溜须拍马的报道???”,我对这段话很赞同,因为很熟悉。我们今天是进步了,因为我们的印刷质量很好,溜须拍马的更准了。

所以我不愿意说索贝尔很愚昧,我觉得他至少是天真吧。总之,敢跟鲨鱼搏斗的人,那些不敢的人是没有资格对他说三道四的。有梦想的人,并且执着追求梦想。

《与陌生人共乐》

看完这个故事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用“与陌生人共乐”这个题目,想不明白。

每次一提到老教师,与之挂钩的总是墨守成规、死板、严厉;而年轻的女老师则不同,热情,漂亮,优雅,有活力。尤其是面对三年级的孩子,相信很多人会喜欢年轻的女老师。斯耐尔小姐就是一个老教师,克莱丽小姐是年轻教室,他们两人各教三年级的一个班。

斯耐尔小姐会因为某位同学忘记带铅笔、橡皮而长篇大论一番,她基本上不组织什么集体活动,早在开学前同学们就听到一些关于她的议论了,在孩子们最喜欢的圣诞节,她没有举行派对什么的庆祝活动,而是一直坚持在上课,直到临下课五分钟才把自己的礼物发给孩子们,每个孩子的都一样,一块半白半黑的橡皮。

克莱丽小姐组织孩子去秋游,上课也很有趣,圣诞节前的整个下午她的班上的孩子都没有上课,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派对了,为孩子们准备了圣诞树、礼物、蛋糕,孩子们都很开心。

我以后也会成为老师,我也会老,当我成为一位老教师时我会是什么样?想起了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他就是快退休的老教师了,脾气不是很好,但是人很好。所以能理解这位老教师,但是她的那种教学法的确不适合三年级的孩子。

斯耐尔小姐曾说她和班上的孩子交上了朋友,她在努力这么做,“如果我没有做这种努力,我会很难过,你们很难与陌生人一起玩得开心,是不是?”明白了题目的涵义。事实上,她从来就没有和孩子们成为朋友,在孩子们眼里她就是陌生人,与陌生人能共乐吗?

斯耐尔老师的学生约翰?杰拉德和霍华德?怀特在拿到橡皮——圣诞礼物后,一起跑了,他们是为了避开克莱丽老师班上的双胞胎姐妹。这要怪斯耐尔老师吗?

《勃朗宁自动步枪手》

约翰?费隆,二战时的一个老兵,退役的布朗宁自动步枪手。

因为同事的一句“在陆军里所有人做的都只是晃来晃去,跟其他所有人一样,看着傻的要命”,点燃了他所有的愤怒,接着发生了一系列难以意想的事情。

他厌烦地和妻子在超市购物,开始对妻子的子宫倾斜(她因此而不孕)和胸部平平不满,而后破门而出。

一个人在酒吧里,碰到了两个步兵,他以为找到了能够交谈的人,因为同事对布朗宁自动步枪是什么都不知道,这两个士兵起码知道的很多。他们三个步兵还真是聊了一会,还一起来到了舞会上,费隆还对一个身材高挑的黑发意大利女孩产生了欲望,努力去接近她,想象着猎物到手时的痛快,可没想到在他买啤酒的间隙他们走了,那个女孩和她的两个朋友还有那两个步兵。他被甩了。心中本来就郁闷,再遇上这事就更愤怒了,此时街上人们在进行抗议米切尔的游行示威,要知道这是冷战时期,是麦卡锡主义大行其道的时间,他终于有了发泄的对象,他双手捉住米切尔大衣前襟,像拆毁一个歪七扭八的木偶一样撕扯着他。

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看似毫无逻辑实则有其合理性。一个退役老兵的自尊被无视,生活的平淡,内心的孤独,这些都在蓄积总有一天要爆发,可是在这个星期五,有人引爆了它。

他获得了绝对的满足与彻底的解脱,这正是他想要的感觉

《绝佳爵士钢琴》

肯?普拉特和卡森?怀勒不平等的友谊,没有因为这种不平等而出现问题,却一直在维持着,应该说发展着。肯的太胖、动作笨拙、过度依赖、极力讨人喜欢,很可能让人觉得很世俗很讨厌;而卡森的长相英俊、善于交际相信会赢得很多人的喜欢。这样的俩人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实在是有些出人意料,我觉得不仅是因为肯的相对弱势的依赖和忍受,也不在于卡森的善于化解矛盾,而是能成为朋友的两个人肯定有让对方欣赏、钦佩的方面。就像肯,他一定是很乐于倾听,很珍惜卡森这个朋友,很真诚,所以才会在听到席德说要去美国时他才会那么反映强烈。

再说席德,钢琴弹得好,不仅是没有音乐细胞的肯觉得,卡森也深表赞同。至于他极尽所能讨好拉斯维加斯的默瑞?戴蒙德,很想去美国法挣大钱,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有些人生来就把自己贡献给了艺术,他们是为艺术而生的;有些人是靠艺术来挣钱从而获得名利,艺术于他们只是一种手段或者工具;还有的人和艺术没有多大关系,这是大多数人的情况,只是偶尔会和艺术擦肩而过,仅此而已。另外我觉得他的所有选择和决定跟他是黑人无关,这一点必须说清楚。

“肯让卡森主宰了整场谈话;他宁愿只是坐在那里,像养尊处优的年轻牧师一般安详???”这才是绝佳的组合。

绝佳爵士钢琴是谁在弹奏?

旧的不去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我们经常说这句话,可是旧的去了,新的就一定会来吗?

以前真不知道肺结核病有那么可怕,美国的这个医院竟然还专门有个结核科大楼,看来我真的孤陋寡闻了。这些结核病人住在一起难道就不会烦躁吗?

小不点科瓦科斯想的那个让大家笑着过新年的计划需要麦金太尔的配合,因为他觉得麦金太尔很适合那个角色。可是麦金太尔却在为女儿未婚先孕并且不知道男的是谁而发愁,他那有什么心情笑?

科瓦科斯和麦金太尔圣诞节的假期都回家了,可是两个人回来时的状态完全不同,科瓦科斯听到了侄女虔诚的祈祷,而麦金太尔却得知了女儿的事。

事实上,生活在七号楼里的所有病人只是因为得同样的病而有了某些不可避免的联系,除此之外,仅有的很少、很少,即使琼斯和科瓦科斯之间。

不过最终麦金太尔还是参加了科瓦科斯想出的的活动,七号楼里的病人们的确都笑了,笑着喊“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笑着对病友说,“伙计,希望你能熬过今年”,正如他们所说过去的是美好时光,因为过去的证明他们还活着,而即将的新来的充满着未知,所以旧的去了让人踏实,新的来与否都有点担忧。

1950和1951,旧与新,不管你怎么样它们总会走也总会来。

麦金太尔的信不知道还不会继续?在我看来,他一直就没真正了解他的女儿。

科瓦科斯会在橡皮鸭叫声的陪伴下期待着下一次回家。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和作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在这篇文章里找到了答案,作家的创作过程就是建筑工人建造一座建筑的过程。

伯纳德?西维尔(伯尼)是个出租车司机,想把自己入行二十多年的经历写成小说,所以在杂志上登了一条广告寻求撰稿人;而鲍勃是撰稿员,但是收入不高,希望能从其他渠道赚些钱,因此当他看到那条广告后,很快就联系了伯尼,两人一拍即合。虽然当时在签合约时伯尼玩弄了文字游戏让鲍勃吃了亏,但是对他们的合作影响不是很大。

每次伯尼为鲍勃提供素材,鲍勃来演绎丰富,而每次最终的定稿伯尼都很满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次,直到对关于波多黎各人的叙述上俩人产生了分歧,他们的合作也止步于此。

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鲍勃的妻子琼始终是不怎么高兴的,对伯尼的动机、如何处置丈夫所写的小说等等都是很怀疑的。

合作结束后,鲍勃辞了的合众国际社撰稿员的工作也没了,最后去了一家企业作公关部门的文案,感觉还不错;伯尼呢,从电话中鲍勃了解到他又找到了一个“真正有才华的小伙子”为他工作了,记得他当时也认为鲍勃是个很棒的作家。同时从这通电话中鲍勃也知道伯尼主动联系他是为了利用他在合众国际社的关系,他根本不知道鲍勃早已经被辞了,他之前招人为他写小说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了就。其实不管他动机如何、目的何在,作为社会底层的一员,应该是为了生存和生活,所以也就没有必要深究。

至于鲍勃,他不仅仅是在靠文字吃饭,他也在用心去写自己的作品,只是别人不知道罢了;他喜欢海明威的作品,但他注定不会成为海明威,他是他自己!

建筑工人完工了,采光的窗户如何配置早已经预定好了;作家还在写作,在寻找、开启心灵的窗户,让更多的阳光照射进来,这扇窗户在哪里?上帝知道,鲍勃知道,可是伯尼知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看完了《十一种孤独》,认同了作者的一句话“人都是孤独的”,至于是不是悲剧我也不知道。如果仅仅把孤独看作是一种情绪、感觉的话,的确如此,每个人都会产生,而且也总是与悲伤联系在一起;但是它仅仅是一种情绪、感觉的暂时发泄,所以也没必要在乎,更谈不上悲剧了。

孤独也可以是一种状态,很享受的状态。孤独不是寂寞,孤独给人很中性的感觉,而寂寞让人觉得冷冷的。所以不用像惧怕寂寞那样害怕孤独,它带给你的是什么还是个未知数。很多人在孤独的状态下成就了不可超越的伟业,像爱因斯坦、梵高、达芬奇?

孤独和朋友多少无关,他是你内心深处情感的正常表达,而非外在的因素施予你的。

而《十一种孤独》是从十一个小人物的具体生活展开,叙述他们的真实的生活状态,表达他们的生存现状和内心世界,给人很大的震撼。对于其中的大多数来说,他们是很悲情,甚至可以说是悲剧,但是悲剧之余他们仍然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牵挂,有自己的原则、信念,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他们喊出了了社会大众的普遍诉求。


海子有首诗《在昌平的孤独》,结尾写道:


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

孤独不可言说

老到一定程度,才发现不是每次努力都能像我们小时候所受的教育那样,获得回报。现实中,更多的是徒劳、失意和无望。就像最俗的那句:四十岁前拿命换钱,四十岁后拿钱换命。最终,命运不过转了个圈,回到原点。重复把渔网撒向深不可测到大海,每一次都无功而返,凄凉而又失望。整本书里,耶茨几乎从未直接提过“孤独”这个词。然而孤独感在每个普通人的命运里永不停歇地轮回,在所有微妙的人生际遇中借尸还魂,冰冷深入骨髓。正如西西弗斯每天把巨石推向山顶,每每未到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而他就永无止境地重复着这个徒劳无功的动作,生命就在这样一次次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普通人不知命运的阴谋,反而乐此不疲。一次次热火朝天干劲十足的热闹过后,谁也无法避免最后那个落寞的结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482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7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762评论 0 34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73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89评论 5 37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46评论 1 28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51评论 3 40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88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7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48评论 2 32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64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712评论 4 32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6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6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86评论 1 26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511评论 2 35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80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