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彦菲
-1-
前段时间,听到一篇文章《你只是看起来爱读书》。
谈到现在很多的阅读者,充其量只是接受表面信息,只是看起来爱读书。想想觉得有些可笑,深思又不免悲哀。
信息时代,知识满天飞。打开手机,随时可以浏览新闻,视频,直播,刷满屏的公众号。
但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如果没有合理的筛选和消化,看似浏览了很多信息,实际呢,可能只是刷了流量,收获甚少。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简单说就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只停留在表面理论而不能合理运用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这是几千年前的贤者给读书人的告诫,但如果用这些给现代人来提点,似乎还是不足以解决现代人的麻烦。
海量的信息使人们陷入了知识选择困境,即使浏览了很多信息,也很少真正有营养。看似学习了很多,大多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还有大量信息只是被点击收藏,爱知识,爱学习的背后可能只是不安全感在作祟,听起来有没有戳到一些人的痛点?
-2-
这两年知识付费课程应势而生,很好的筛选了信息的同时,更着重知识的深度和精度。
于是,各类视频微课,知乎,得到,分答,喜马拉雅FM ,还有一些知名公众号微课也都开始做的风生水起。
很多原本只有社会精英花大钱才能学到的知识,现在开始平民化,成为大众生活里常见,随处可买的。
我们有个群,大多是爱知求真的小伙伴,由此我知道,其实很多人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跟随各类知识界的大牛。
刚开始我是欣喜的,时间久了,看到群友们付费分享各类大V的文章渐渐占满屏幕,一种捡便宜的窃喜没有了,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慌。
我知道这可能是知识付费时代的普遍的恐慌,是一种对自己の定位不明确的恐慌,是一种知识选择性恐慌。
付费课程都是某某行业大Vの成功的秘诀,行业干货,有些课程标签或冠以速成,或冠以改变命运的神力。你买?还是不买?
不买吧。
辣么多小伙伴都买了,有些甚至买了一大箩筐储存着,你不心动吗?还要不要进步?
买,知识付费时代,如果你愿意,开始自我学习的新时代,花些钱或许真能得到大牛们的指点迷津,重塑一个新的自我。
-3-
决定买,然后又一系列问题来了。
如何买,买什么?买多少,买了之后如何真正的利用上?
①首先,要买。
这是一个知识平民化的时代,付费课程是对海量信息的优化和筛选,质量有保证,节约时间的同时又能得到了高质量的信息,收费也是自然的。
②其次,买什么?如何选择?
在这点上,我想起了关于断舍离的原则,如果是买东西,主体应该是人,最主要考虑的是人要不要用这个物品,而不是物品本身有没有用。
所以,在买付费课程上,我觉得也应该从自己出发,选择对自己专业领域有用,或者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这样一段时间后,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精进就会有明显效果,按兴趣选择又保证了学习的持续性。
③再者,是不是买的越多越好呢?答案肯定不是。
人真正的需求量是不大的,贪多心理可能是自身不安全感作用。
譬如吃饭,即使再饿,一顿吃的也是有限的,再如睡觉,更不是越多越好,睡多了,会更加头晕脑胀,没有精神。
学习知识也是同理,一方面如果只是学习知识而没有实践,就会陷入“学而不思则罔”。所以,知识和实践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
另外一方面,贪多不可取。人的精力有限,如果花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知识,那很多其他方面就会不平衡,甚至缺失。
而如果你想以变得知识渊博,得到迅速成长为由,不断买买买,最后或许你会被这些收藏压的心力交瘁,无力再去好好的安排时间学习。
④最后,买了之后如何能真正的利用呢?
首先要根据自己の实际情况,自己の时间来相对应の安排力所能及的课程。
一旦觉得时间太紧,力不从心,立马缩减课程量以达到相对游刃有余的状态。
毕竟现在学习时间都是8小时之外的,学习时间零碎化,学习の状态的稳定性也很难保证。
另外在学习方法上,曾国藩先生提倡读书法:一书未尽,不读新书。
我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深有体会,如果想读更多的书,就是要克制自己小猴子摘西瓜的三心二意,以防最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心一意的读,最慢可能就是最快。
还有一点,既然很多课程都是干货,所以值得细细的研读,切不可再囫囵吞枣。
基本原则是,一旦交了费用,就得用心而完整学习,但也需有弹性。
如当时买的时候没有仔细了解,买后觉得实在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不是自己水平能理解的,那放弃大可果断些。
就当买了件不合身的衣服,穿着不适还惹得心烦还不如丢了利落。
最后,知识付费时代,愿我们可以勇敢的拥抱它,然后做一个有智慧的学习者。
~End